-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文俊 通讯员 刘荆刈
全国首创的万物标识体系,为城市中的每一个对象赋予唯一的“数字身份证”;“数字驾驶舱”让城市运转更加顺畅、有序。近日,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启幕,武汉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支撑平台——武汉云,携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创新成果惊艳亮相,以 “数据赋能・智慧连接” 为主题,全方位呈现武汉在数字化城市建设中的硬核实力与前沿探索。
两大创新平台引领城市治理智能化升级
在此次峰会的“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会上,武汉云的“武汉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和“城市‘一网统管’市区一体化平台”两大数字化应用场景成为全场焦点。
“武汉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平台”作为城市安全治理的有力抓手,通过整合桥隧、燃气等关键生命线工程的倾斜、震动等多维感知数据,构建起覆盖消防、危化品等领域的全域风险监测体系,实现从被动应急到主动预警的治理模式升级,为城市安全风险防控提供了全方位、立体化的数据支撑。
同步推出的“城市‘一网统管’市区一体化平台”则聚焦于城市治理的高效协同与智能化升级,以“高效处置一件事”为目标,以公安、城管、应急等跨部门数据为核心,打破信息孤岛,打造从态势感知到智能研判的全流程闭环。
该平台依托数字孪生操作系统,将视频传感器、水位监测等多源数据空间化,形成城市治理的“数字驾驶舱”,实现单一事件“智能派单”与复杂事项“提级联处”的高效协同,全面重塑城市治理流程,极大地提升了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和运行效率,让城市运转更加顺畅、有序。
全生命周期数据为城市建设输送“燃料”
峰会成果展期间,武汉云通过数据全生命周期的“收数、治数、用数、保数”体系化能力,全方位呈现了武汉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核心产品与创新技术成果。其构建的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平台,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城市信息模型(CIM)为空间架构,打造数字孪生城市。
全国首创的万物标识体系,为城市中的每一个对象赋予唯一的“数字身份证”,实现了城市级的“数实融合”,为城市治理、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撑,夯实了城市智慧化的根基。
一体化数字资源管理平台凭借数据探针技术,实现全市公共数据的智能探查与自动化归集治理,形成全市数字资源“一本账”,目前已全量归集240个应用系统业务库数据,编目5000+,新增50亿条数据,为城市数字化建设源源不断地输送丰富且优质的“数据燃料”。
在数据治理展示区,城市治理高质量数据集平台依托武汉“数公基”平台,整合海量城市数据,采用先进架构进行关联标注,建设城市治理高质量数据集和基于时空数据的城市治理大模型,生成城市实体对象“管理一本账”,有力地支撑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的事件综合分析和智能研判,助力城市管理风险预警、事件精准定位和高效处置,充分释放数据在城市治理中的巨大潜能。
数据安全展示区的武汉云全栈式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则以“安全可信・堡垒护航”为理念,依托黄鹤网络安全实验室,构建起覆盖物理安全到运维安全的七层云原生防线,确保数据在流转过程中的安全性与隐私性,为城市的数字化发展筑牢坚实的“安全屏障”,让数据价值得以放心流转、充分释放。
据悉,未来,武汉云将继续秉持“共建、共享、共用、共赢”的理念,深化跨区域合作,进一步助力武汉市打造成为全国数字化城市建设的典范。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