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湖北丹江口:烟叶“搭伙”豇豆 解锁“1+1>2”绿色致富路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04-27 08:48:53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李世斌)清明时节,油菜花尚未褪尽金黄,丹江口市习家店镇的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百余亩豇豆幼苗正在等待破芽而出,而在去年,这还是一片雪茄烟田,这种“烟豆接力”的耕作节奏,成为春耕时节最富创意的田园画卷。

时空巧配“接茬”忙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4月初正值豇豆点种黄金期,在百亩豇豆种植区,起垄机正开足马力作业。雪茄烟叶作为高附加值经济作物,对土壤养分消耗较大,而豇豆作为豆科作物,具有固氮养地的天然优势。农艺专家结合本地土壤特征,发现雪茄烟采收轮作种植豇豆,既能改善土壤结构、减少病害,又能填补一定量的营养元素,让“时间差”变成“效益差”。“根据数据表明,普通豇豆品种每亩固氮量约为5-10公斤,高效固氮品种在理想条件下甚至可以达到15公斤/亩。”合作社理事长方波看着整片豇豆田说道。

产业延伸“全面作战”

“以前种完烟叶地就闲着,看着心疼却没办法。现在轮作豇豆,一亩地多赚几千元,土壤也变‘肥’了,抓把土搓搓,都能觉出油润劲儿!”烟农庞银笑着说。这令人欣喜的成果背后,得益于丹江口市将雪茄烟叶的“高端品质”与豇豆的“生态效能”进行深度融合,打响了一场产业链“全面升级战”。通过合作社,百亩豇豆可以完成“种植-加工-销售”闭环,既能保证产出的豇豆有处可销,又能打造本地特色品牌,提高产业辨识度。“烟叶+豇豆”协同种植模式,让一块土地“生”出两份收益,豇豆秸秆经粉碎发酵后制成有机肥,又反哺到烟田,形成了绿色循环,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效益双提升的绿色发展之路。

“共富机制”实现多赢

“以前地里没啥活,只能外出打工。现在跟着烟叶站种烟,跟着合作社种豇豆,我们在家门口也能过上红火日子嘞!”合作社成员徐忠菊笑着说道。合作社推行利益联结机制,农户流转土地得租金、务工就业得薪金,多方位带动乡镇人员就业,让合作社成员实现“家门口就业”,收入比传统务工还要高。同时通过“种植+加工+服务”全链条布局,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创造出阶段性用工,让每位员工都能在自己岗位上“动起来”。这条致富路不仅让农民“端稳饭碗”,更培育出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烟农群体,村民们拥有多元化的收入渠道,激活了乡村振兴人才引擎。

烟叶与豇豆的“搭伙”种植模式,通过作物互补、资源整合和生态协同,生动诠释了“1+1>2”的现代农业发展理念。这一实践不仅提升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同时降低了化肥的使用,以“以短养长”的产业组合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绿色发展样本。发展烟叶与豇豆生态循环农业,既能守住绿水青山,又能创造“金山银山”,真正走出了一条生产增效、农民增收、生态增值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农业现代化转型和乡村振兴增加了驱动力量。

责任编辑:周玉娟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