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张丕兴、陈实)4月23日,阳新县水产服务中心联合县水产学会,组织镇、区水产服务中心负责人、部分养殖企业代表组成调研学习团,奔赴大冶市开展专题调研,深度解码水产三产融合的增值密码。
在还地桥镇东风农场湖北富渔生态农业公司,千亩甲鱼养殖基地展现出产业发展的蓬勃生机。21栋总面积达21000平方米的恒温大棚、14000平米现代化加工厂房,与288亩连片养殖示范基地相互辉映,构建起集母种繁育、生态精养、精深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矩阵。凭借年产出2400万枚甲鱼蛋、500万只优质苗种、150万斤生态成品的强大产能,以及自主知识产权的良种选育体系,该企业成为水产产业创新发展的标杆,引发调研团成员的热烈讨论与深度思考。
走进金牛镇宝腾水产有限公司,2000平方米的对虾设施化养殖基地让人眼前一亮。由20组陆基循环水养殖桶与14个生化处理池构成的智能循环系统,成功实现南美白对虾咸水淡化养殖的标准化生产。借助智能化管控系统,养殖周期大幅压缩至90天,年产能突破7万斤。浮屠镇养殖主体邓坤泉参观后感慨道:这套先进的养殖模式为我们破解成本高、效率低的难题提供了全新思路,极具借鉴价值!
在金牛镇湖北良之尚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水产品精深加工的科技魔法令人赞叹。企业创新采用活鱼暂养分级处理+超低温锁鲜排酸技术,将鳜鱼、翘嘴、鲈鱼等优质水产品转化为即烹预制菜。21000平方米的大型冻库,配合标准化生产车间内从分拣分级、流水放血到宰杀速冻的全流程生产线,每日可实现20万斤鱼产品的速冻处理,为提升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提供了生动范例。
此次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考察、现场交流、专家解读等多元形式,为阳新县水产从业者搭建起高端学习交流平台。调研团成员纷纷表示,将以大冶经验为借鉴,立足阳新本地资源禀赋,在特色养殖品种开发、先进模式推广应用、产业链条拓展延伸等方面精准发力。阳新县水产服务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柯青霞表示:“此次调研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产业融合对渔业增值的核心驱动作用。下一步,我们将全力推动构建‘苗种繁育—生态养殖—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的全产业链体系,推动阳新水产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