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2024年,宜都市陆城街道锦江社区被列为中央社会工作部“与邻说”邻里守望志愿服务试点。作为拥有1.7万居民的多元化社区,锦江社区以“专业引领、协同升级、活力迸发”为核心,创新构建“三方联动、全龄参与”治理模式,通过社工赋能、物业转型、志愿激活三大路径,推动基层治理从“单兵作战”迈向“共建共治共享”,为新时代社区治理提供了鲜活样本。
社工专业赋能:
需求捕捉与资源联动的“中枢纽带”
2023年初,锦江社区引入宜都市宜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社区社工室”和小区“家+驿站”为支点,搭建“五社联动”资源网络。社工团队聚焦居民需求精准对接资源,打造特色服务项目。
在“儿童议事会”项目中,社工联合交警大队、城管局,将儿童提出的“彩虹斑马线”提案落地为18条交通安全景观,并设计“童管家”职业体验模块,搭建“与邻说”议事平台,让儿童参与社区规划。这一实践不仅培养了青少年的公民意识,更以“一米视角”推动社区空间的人性化改造。
同年10月,锦江社区与宜心社工联合发起“社区公益基金”,通过企业、商家及个人捐助筹集资金,定向支持社区公益事业。基金成立以来,已资助11支志愿队伍开展助老、文娱等活动80余场,惠及居民14000余人次。
社区党委书记镇祝军表示:“基金是整合资源的平台,更是激发居民自治的引擎,未来将推动‘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共同体建设。”
物业转型升级:
从“后勤管家”到“治理伙伴”的破局
锦江社区推动物业企业深度融入治理链条,构建“物业+志愿服务”协同机制。通过“125暖阳行动”品牌,每月第二周周五开展义剪、义诊、家政维修等便民服务,累计服务超千户家庭。厚德苑小区物业经理坦言:“我们从‘后勤管家’转变为‘治理合伙人’,服务满意度同比提升27%。”
物业与社工还联合推进“安全楼道计划”,通过“一日双巡”“入户入心”工作,整治消防隐患90余处,更换破损设施60余件。在第七届邻里守望节中,6家物业公司与21家爱心商家联动,通过睦邻宴、志愿服务市集等活动,编织出“乐和锦江”的温情画卷。居民王阿姨说:“用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电煮锅,既暖心又有成就感!”
此外,社区还创新“红色邻里管家”模式,鼓励物业从业人员参与志愿服务。执业律师认领“法理安邻”调解岗、物业人员加入治安巡逻队……多元角色的融入,让物业服务从“基础保障”升级为“情感联结”。
志愿服务激活:
全民参与的“能量磁场”
锦江社区以居民需求为导向,设置“管家福邻”“德育童邻”“法理安邻”“守望暖邻”“文化乐邻”“医护康邻”6支服务队,细分宣传岗、陪教岗、义诊岗等13个具体岗位,孵化6支治安联防巡逻队和70名“法理安邻”志愿者,构建“五色群防”体系。
夜间巡逻队由物业安保、热心居民、社区民警组成,累计排查隐患14起、化解纠纷26件,居民安全感显著提升。“以前冷眼旁观,现在主动参与,巡逻让邻里更亲近了!”志愿者李爷爷感慨道。
社区还推出“志愿偕行”积分激励机制,居民通过服务时长兑换生活用品,激发参与热情。2023年“睦邻守望”社区合伙人微公益大赛中,11,000元公益资金支持7个志愿服务项目落地,覆盖助老、环保、文化等多领域。宜心社工负责人杨益瑶介绍:“志愿者的活力是社区治理的‘催化剂’,他们用‘小力量’撬动了‘大效能’。”
从儿童议事到夜间巡逻,从公益基金到便民市集,锦江社区以“专业赋能、多元共治、温情共生”为脉络,探索出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路。锦江社区的实践表明,社工、物业与志愿服务的协同联动,形成了“专业支撑——服务提质——全民参与”的治理闭环。社工破解服务碎片化难题,物业夯实治理基础,志愿服务激活居民主体性,三者如齿轮般精密咬合,释放出基层治理的乘数效应。
(通讯员刘晓杰、万霜)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