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AI 赋能乡村教育的房县“思源样本” 亮相国家级“启智育新”论坛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04-21 09:23:54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罗兴超)4月19日,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主办的第二届“启智育新”论坛在武汉举行,以“AI时代教育变革与创新”为主题,院士、知名专家、科技企业代表、教育工作者以及人工智能教育基地负责人等参会。作为人工智能试点学校,房县思源实验学校校长张瑛波在论坛上作了题为《人工智能教育赋能乡村学子——房县思源实验学校的实践路径与启示》的专题报告,从落地路径、实施成效、经验总结、未来展望四个维度分享该校以人工智能赋能乡村教育的创新实践,受到与会人员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

四维实践路径:构建乡村 AI 教育生态体系。构建责任型AI教育管理体系,明确“课程建设、师资培养、实践创新”三大核心任务,将人工智能教育纳入学校年度重点工作,形成“全员参与”的共识。“内培外引”打造专业团队,定期开展“人工智能+学科融合”校本研修,开展编程教学、机器人竞赛等专题培训,外部联动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等高校,引入专家团队开展科普讲座,并依托企业完成教师专项培训,全面提升师资AI素养。建设沉浸式 AI 教学场景,建成机器人互动教室、编程实操室、3D 打印室、机器人实训室等四大智能空间,形成“学—练—创”一体化实践环境。“三阶递进”推动“学科+ AI”深度融合,低年级以AI启蒙游戏激发兴趣,中年级以项目化学习培养实践能力,高年级以无人机编程等内容对接科技竞赛,将人工智能融入多学科教学,整合优质数字资源,构建立体化学习平台。

四大成效凸显:乡村 AI 教育探索结硕果。师生科学素养显著提升,教师50余人次获省级教育技术论文奖,学生100余人次获省级数字素养竞赛奖,多件学生科创作品获省级一等奖。科技竞赛成绩斐然,在机器人大赛、GAR未来工程师等赛事中,该校代表队累计获市级以上奖项15项,其中3支队伍晋级省级展示交流。区域示范引领作用发挥明显,学校被授予“房县网络教育示范基地”、“房县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学校”,承办房县首届科技夏令营、十堰市德育现场会科学教育展示,接待襄阳、孝感等多地考察团,成为县域AI教育“样板校”。社会认可影响力强,学校被评为 “湖北省科技教育中心实践基地”“中小学科普实践基地”,学生网络素养提升案例入选十堰市“数字乡村试点”品牌,家校社协同模式成为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典型。

四大经验汇萃:多元融合构建乡村AI教育模式。虚实场景融合激发科学志趣,依托标准化网络中心机房、智能教室等 12 类功能空间,构建 “校内科技馆 + 校外科技体验中心” 双场景体系,形成 “身临其境学科学”的浸润式氛围。任务驱动培育探究实践能力,以“防丢失遥控器设计”“无人机农田监测系统开发”等真实项目为载体,构建“问题拆解—方案设计—技术实现—成果验证”四步学习链。多元平台助力素养立体呈现,打造“科技节展示+竞赛进阶+社会传播” 三维展示矩阵,组织参加各级科创赛事,推动学生成果 “进社区、上平台”,通过科普宣讲、短视频分享扩大影响力。家校社协同优化教育供给,构建“高校科研力量 + 企业实践基地 + 家庭参与网络” 协同体系,形成“三位一体”资源整合模式。  

作为房县人工智能教育的 “排头兵”,房县思源实验学校以九年一贯制农村学校的实践,为乡村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从顶层设计到课程落地,从师资培育到资源整合,该校以“沉浸式体验、项目化学习、个性化展示、一体化协同” 为脉络,构建起“AI + 教育”的全链条育人体系,不仅让乡村学子接触到前沿科技,更以区域示范效应带动全县人工智能教育升级。

下一步,该校将锚定“多元化场景应用解决学校实际问题”和“人工智能赋能全方位育人”两大核心方向深化AI赋能探索,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杜达巍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