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赵怀卿)4月15日,在春日暖阳下,宜昌监狱首次“周二见”帮教活动在会见大厅开展。每月第三个周二的上午,这里将成为罪犯与亲属温情相聚的港湾,更是监狱践行“枫桥经验”,积极做好矛盾排查化解,用心用情做好教育改造工作的生动实践场。通过建立机制、狱务公开、亲情帮教、多方联动,宜昌监狱正以有温度的执法,缝补高墙内外的思念,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建立机制:打造阳光执法“透明窗”
作为推动监狱工作社会化的重要举措,“周二见”建立了严密的组织架构:党委书记、监狱长张和平挂帅领导小组,各业务科室、监区负责人协同参与,形成“监狱长接待席+科室长答疑+监区长沟通+社会力量介入”立体化服务体系。活动现场,狱政科公示罪犯计分考核、分级处遇,刑罚执行科详解减假暂政策,生活卫生科公开每周食谱等生活保障措施,教育科展示教育改造成果,全方位推进狱务公开。帮教流程区分监管区内外互动,既保障安全又满足亲属深度参与需求,让“改造一个罪犯、挽救一个家庭、和谐一片社区”的综合治理目标落地有声。
亲情帮教:唤醒迷途心灵的“暖心剂”
在会见大厅,罪犯杨某与母亲的会见场景令人动容。“妈,我在这里练就了服装缝纫的多种工序技术,出狱后肯定能养活你们了!”这是杨某入监后首次与家人见面,隔着玻璃墙,他哽咽着诉说改造决心。事后他在心得中写道:“想抚摸母亲的脸颊,却被玻璃阻隔,但帮教让我有了努力改造的动力。”这类场景在“周二见”中屡见不鲜——监狱通过提前收集罪犯诉求、发放信息卡,精准对接亲属关切,让亲情成为改造的“助推器”。
多方联动:化解矛盾风险的“粘合剂”
面对复杂家庭问题,“周二见”成为矛盾化解的前沿阵地。罪犯彭某入狱后妻子独自抚养儿子,却因经营困难负债累累,儿子也因心理创伤患上抑郁症,家庭濒临破碎。在会见现场,党的十九大代表、湖北省监狱管理局执法监督员、宜昌市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党委书记王华君得知情况后,主动关心引导家属情绪,并承诺提供社会心理咨询师服务,后续监狱将联合地方部门进行家访帮扶。会见中,彭某与妻儿首次敞开心扉悔恨过往,儿子含着泪说:“爸,我等你回家。”监狱长张和平暖心安抚家属:“彭某在狱内表现积极,监狱会全力帮助你们渡过难关。”这场跨越高墙的“救赎接力”,不仅修复了亲情裂痕,更通过引入社会力量,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现在监狱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公开透明的执法让我们家属放心!”一位亲属的肺腑之言,道出了“周二见”的核心价值——从“铁窗相隔”到“携手同行”,宜昌监狱正以制度保障筑牢改造根基,以狱务公开展示文明执法,以亲情纽带唤醒向善之心,以社会协同破解治理难题。
当高墙内的忏悔与墙外的等待在“周二见”相遇,当政策解读与心灵对话交织成改造的号角,宜昌监狱正用行动证明:教育改造不仅是法律的约束,更是爱的传递。这扇每月开启的“心门”,正让更多迷途者在亲情与社会的关心包容中,重拾回归之路的信心与希望。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