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中国能建葛洲坝市政公司:向梦想“掘进”,续写“春天的故事”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04-15 14:08:41

深圳,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代表着中国的改革创新精神。近年来,中国能建参建多项重大项目,成为大湾区发展历史中的坚定支持者、重要参与者。

深大城际1标项目,作为中国能建规模最大的轨道交通项目,中国能建葛洲坝市政公司(轨道交通公司)以中国能建《若干意见》、“1466”和“四新”能建战略为指引,在大湾区开启建设热潮,在南海之滨续写“春天的故事”。

鹏城筑梦

助力湾区点燃城市发展引擎

在同风而起的鹏城,深大城际铁路工程如同骨干脉络,承载着城市的繁华与梦想。深大城际铁路始于T4枢纽站,一期工程止于聚龙站全长约69.2千米,设站11座,设计时速160千米,远期延长至大亚湾站,是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城轨交通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工程建成运营后,坪山至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最快仅需40分钟。2021年,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中标深圳至大亚湾城际铁路(深圳段)1标项目,在深圳轨道交通网络中勾画出一抹壮美线条。公司承建的深大城际铁路1标项目施工范围为T4枢纽站至五和段(不含机场东-黄麻布区间、五和站),线路总长31.816千米,包含六站五区间。

作为中国能建和葛洲坝集团重点项目,深大城际铁路项目对深耕深圳市场、辐射华南区域、拓展轨道交通领域,打造中国能建轨道交通新品牌、新王牌意义重大。因战略发展需要,葛洲坝市政公司在深圳注册成立“中能建葛洲坝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与葛洲坝市政公司“一门两牌”运行,正式以昂扬姿态进军深圳轨道交通市场。

作为基础处理起家的葛洲坝市政人,来到了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大规模参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强手如林的竞技者,面对专业和作业环境的巨大反差,要想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站稳脚跟,唯有坚定首战必胜的信心和决心,给予更高度的重视、做出更精心的筹划、付出更多倍的努力。

建设团队不仅要应对成本控制的精细考量,还要确保项目质量、进度与安全的全面协调。他们频繁穿梭于各方之间,紧抓关键节点的完成,并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论证,凭借超凡的毅力与智慧,逐一攻克难关。

2024年,深大城际1标一工区通过打造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积极创优,顺利获得“深圳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优良工地”称号(双优工地);机场东站两度获评宝安区扬尘污染治理“十优工地”。

“干好在建就是硬公关”,深大城际铁路1标项目的顺利推进,葛洲坝市政公司(轨道交通公司)在深圳先后拿下了机场东枢纽前期综合项目、深圳轨道交通32号线一期项目等重大工程,进一步擦亮了中国能建轨道交通建设品牌。

向新而行

打造中国能建轨道交通新品牌

追梦之路,往往伴随着一路荆棘,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迎难而上的勇气。面对地铁建设,同样也少不了“速度”加持。一项项施工节点,是板上钉钉的任务,不容有一丝延误。

深圳地质情况较为复杂,溶洞、富水砂层、“上软下硬”地层多发,对地铁施工极不“友好”。T4-机场东盾构区间周边环境复杂,地表及地下建构筑物多、管线密集,工程施工对周边影响大,其间将下穿机场在建T4航站楼施工区、机场禁飞区、航港高尔夫球场,侧穿东海航空办公楼等;石岩中心站是深大城际铁路的第4座车站,地处石岩大道与宝石东路交叉口,人流量大,房屋密集,最近的电信大楼距围护结构外边线仅0.8米,施工环境极为复杂、施工难度极大……

如何寻找到安全、快捷、经济的施工方法实现地下空间联通成为了建设者们下定决心进行攻关的问题。项目在施工中,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对项目施工现场进行划片管理,明确责任人,做到各司其职,确保实体质量;成立技术攻关小组,加强对重点程序的施工技术优化,及时总结优秀经验运用于施工,提高施工质量;定期组织质量检查、巡查,发现隐患及时纠偏,确保重点部位、重要工序、关键环节的质量;大力推行标准化建设,提高经济效益,树立精益求精的标杆,确保工程质量。

目前,深大城际铁路项目已有7台盾构机同时投入到掘进施工中。2024年5月,伴随着刀片缓缓转动,“致远号”盾构机从2号工作井顺利始发。2号工作井直径36米,开挖深度约70.5米,是目前国内最深的圆形盾构双始发井。

2024年11月21日,T4枢纽站-机场东站区间左线“启航号”盾构机历经1年零5个多月的掘进,成功穿越深圳宝安国际机场飞行区高风险段,标志着深大城际1标项目继右线“筑梦号”10月6日成功穿越飞行区高风险段后,又一次在重难点节点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25年4月5日18时28分,项目双模盾构机“神龙号”掘进突破1000环,标志着深大城际铁路石龙1号井~石岩中心站区间右线盾构任务已顺利完成55%。

每一寸隧道的掘进,都是团队心血的凝结;每一次技术的突破,都是对未来的承诺。以汗水为墨,用信念作笔,项目建设者宛如无畏的勇士,向着前方行进,每一环都铭刻下他们的使命和承诺。

数智驱动

书写具有特色的新质生产力

从井下智能现代的综采工作面,到宽敞明亮的智能化调度指挥中心,从智能化自主调节井下通风系统到作业现场地质条件变化主动预警……项目建设团队根据中国能建“四大转型”的要求,加快推进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速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积蓄澎湃势能。

项目团队引入了多项先进技术和联合技术攻关,包括基于Dynamo的参数化纵断面路线和平面路线建模方法、改进地质预报、搭设城际铁路盾构机数字孪生体系架构模型与智慧管控平台、开展盾构施工状态预测、进行掘进参数推荐、基于BIM+5D的城际铁路区间盾构施工过程管控技术优化等。通过数智技术赋能,实现了17%的人员管理效率提升、纯掘进工效24%提升,总工效9%提升。

结合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首创“BIM+5D”盾构数字孪生平台,并在盾构隧道数字孪生体系创造、盾构机操作参数优化推荐、多维信息盾构管控平台构建等方面取得多项自主创新成果,解决了9.14m级大直径盾构在平均59m~63m埋深下长距离掘进困难、效率低下的难题,实现对城际铁路复杂地质大直径盾构施工过程的精准管控,助力项目发展新质生产力。

为充分挖掘数字化建造的巨大优势,以激发青年创新活力、提升青年创新能力为着力点,项目部组建起一支以青年才俊为核心骨干力量的“智建先锋创新 BIM 工作室”,为项目现场提供精准的技术支持,以保证质量安全、提升工作效率、优化施工工期为目的。

在项目前期阶段,面对市区绿化迁移难题,团队运用BIM建模,精细管理绿植,“一树一档”优化迁改与移植规划,使手续批复周期锐减30%,保障绿化资源合理利用;针对交通主干道施工,利用BIM构建虚拟三维交通场景,模拟车流、优化疏解方案,不仅让批复提速,还极大缓解交通压力,减少施工干扰,实现多方共赢;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工艺动画模拟结合BIM模型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快速理解施工流程和要点,提高交底效率,保障施工质量和进度。

项目BIM团队深化BIM运用,总结出的成果《智能铁路,数字建造——BIM技术赋能深大城际1标项目》斩获“中国能建数字化优秀团队称号”、第五届“智建杯”金奖、第九届“建设工程BIM大赛”一等奖等19项国家级、省级荣誉。

与时代同行,向梦想“掘进”!深大城际1标项目部将继续投身新时代深圳经济特区建设,永葆“闯”的精神、“争”的劲头、“干”的作风,助力特区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通讯员 郑支良

责任编辑:夏晓君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