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江岸法院:涉企案件快速响应机制助力2年纠纷化解“一日达”
湖北日报 2025-04-09 18:20:35

湖北日报讯(通讯员姜泰阳)春风和煦,4月8日,武汉市江岸区综治中心大厅一如既往地忙碌。上海某设备公司负责人张某的心情也分外轻松。公司与某安装企业间因尾款引发的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不久前,张某手持诉讼材料前来咨询,打算就一笔拖欠两年的2.4万元设备尾款提起诉讼。“我是企业负责人,有家安装公司拖欠我们尾款两年了,我想立案。”

该案标的额不大,但涉及两地企业,为减轻当事人诉累,工作人员当即启动涉企案件快速响应机制,将案件导入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并交由驻区综治中心法官杨松,第一时间负责办理并指导调解员唐玉萍开展先行调解。

“开始还能打通电话,也承诺了付款时间,现在微信不回电话不接,完全没了音讯。”张某着急地说道。

唐玉萍尝试联系安装公司,但对方负责人李某电话一直无人接听。杨松立即查询该公司工商信息及关联案件,发现其仍在正常经营,且有其为原告的其他纠纷案件在诉。

于是二人继续拨打对方电话,但仍“无人应答”。无奈之下,唐玉萍通过手机向李某发送了短信,并尝试搜索微信添加好友,没想到对方竟然通过了申请。

“近两年公司承接了好几个大项目,本想着能‘大展宏图’,没想到项目款都没收回来。公司账上没钱,实在不知道怎么面对别人。麻烦您沟通一下,再给我们几个月时间,今年八月一定付款……”李某连忙表达歉意,言语之中满是羞愧与恳求。

“当时签合同的时候,眼看对方老板身家不俗,现在说拿不出几万块,我不信!他们就是恶意拖欠。”张某情绪激动。

眼看双方信任崩塌,杨松意识到电话调解肯定解决不了问题了,于是联系安装公司负责人李某到区综治中心面谈。

半个小时后,身沾施工泥浆的李某风尘仆仆出现在涉企纠纷调解室,衣着朴素,与张某从前见到的形象截然不同。

“这两年项目回款困难,几家上游公司工程款都没有及时到位。为了给下游公司结款,我抵押了个人名下的房产、垫付了全部流动资金,已经竭尽全力了……”李某情绪低落,反复说明自己并非故意拖欠,实在是资金周转困难。

听着李某的讲述,张某态度虽有缓和,但仍心存疑虑。摊开李某带来的抵押房产的公证文书、企业贷款凭证、工人工资发放记录、公司名下的银行流水,一项一项都说明了安装公司的艰难处境。

“企业经营总有起伏,我们合作这么久,你不应该‘回避’,应该早点跟我说清楚。”张某将心比心,愿意再相信李某一次,主动提出再给对方延后两个月,在今年十月底前对方另一项目结算后付款,同时也放弃了违约金。

“设备公司拿出了最大诚意,希望你们能珍惜这份经营伙伴给予的信任,按时支付剩余的尾款。”在杨松的主持下,双方在涉企纠纷调解室当场签订调解协议。同时现场面对面建立微信群,以便此后法院对安装公司履行情况进行督促。

“以为怎么也得几个月处理这件事,现在当晚就能带着文书返沪,这种效率让我们外地企业也能安心经营。”张某从上海坐早班高铁赴汉,夜幕降临拿着民事调解书返沪。不到24小时,这场因尾款引发的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责任编辑:刘畅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