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发挥高校资源优势 厚植企业发展沃土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04-09 20:18:54

湖北日报讯(通讯员 熊业欣)大学科技园,一头连着学界、一头连着业界,是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创新源泉,也是大学发挥科创服务职能、促进产学研融合的重要平台。

湖北理工学院·大冶湖高新区大学科技园(以下简称“科技园”)由湖北理工学院与大冶湖高新区合作共建,园区积极探索“产业融入校区、服务融入社区、科技融入园区”的“三区融合”新模式,依托湖北理工学院的科研优势和办学特色,吸引众多企业纷纷集聚,共同推动园区蓬勃发展,为中小企业成长提供了坚实的土壤。

助力企业全方位创新发展

“你好,肖老师,我们这边有一个干雾抑尘系统有点问题,想麻烦您过来帮忙看一下。”4月2日,湖北呈心科技有限公司经理陈信在自主设计干雾抑尘系统时遭遇了技术瓶颈,他拨通了科技园技术主任肖新华教授的电话,向他寻求帮助。

不一会儿,肖新华就来到现场,面对面与陈信进行沟通。“肖老师,我们在使用系统过程中,粉尘阻挡了传感器,影响了传输,干扰了设备频率。”“那我们可以在设计过程进一步优化,处理干扰问题。”……在细致交流后,双方决定后续进行现场实地考察,共同优化工艺。

类似的场景在科技园内并不少见,肖新华告诉记者,他在园区长期驻点,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对接企业的人才需求。企业有什么技术难题可以随时叫他们,他们能解决的立马解决,不能解决的,也会对接湖北理工学院的其他教授、博士帮忙解决。

“我在大学期间就与湖北理工学院有过合作,在决定成立公司的时候,也物色了很多地方,但是了解科技园这个平台之后,就直接过来落户了。”1997年出生的陈信,去年11月注册成立了湖北呈心科技有限公司,业务范围主要是机械设计、自动化控制,涵盖港口机械、矿山机械、发电、输变电、大型水泥、化工和冶金行业。尽管营业才不到半年,已经进入了稳步发展期,正在跟进的项目有十几个。

发展如此顺利,在陈信看来,很大程度得益于科技园的用心服务。“公司架构非常精简,主力就是七八名技术人员,精力都集中到工程一线,没有专人负责行政衔接等工作,这方面的大部分问题,园区都帮我们解决了,这对初创企业很友好。”陈信说,园区会根据企业需求,手把手辅导相关流程操作,提供代办服务,还会及时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遇到技术问题,园区通过查询专家库,很快就能联系到湖北理工学院或其他单位的专家教授,给我们提供专业的解答和建议,非常高效。”

不仅如此,园区还为入驻企业节省人力成本,提供精准的人才对接服务、配套资金政策,免除企业后顾之忧……

“没入驻前,我们对各项政策的了解远远不够,入驻后,园区有专门的培训和辅导,在我们的技术研发过程中,还有专家教授跟进指导,对于我们企业的规范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湖北国潮漫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于2024年入驻科技园,该公司运营总监熊明对园区的服务赞不绝口,他告诉记者,这里硬件环境好,配套设施齐全,可以直接“拎包入住”;再就是“软件”条件优,对企业高质量发展帮助大。科技园管委会业务主任冯小小说:“园区定期组织行业交流会、周末主题沙龙等活动,搭建企业交流平台;提供租金优惠、政策见面和定制化服务。通过政策、管理、法律、融资等各类服务,降低企业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为企业发展与人才创新全方位保驾护航。”

孕育创新创业澎湃动能

科技园用心服务,让初创企业健康成长。也乐于专业“陪跑”,让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更快。

湖北微钉科技有限公司是湖北本土的数字制造服务商,公司围绕数字制造、智能制造,致力于服务制造业企业,为企业提供低成本高收益的数字化管理咨询、数字化改造服务。2021年入驻科技园,它是该园区最早入驻的企业之一。

“公司的科研基地入驻园区有四年多了,我们每年都会新申报专利2-3个。”企业负责人黄小荣告诉记者,实际上,他还有另一个身份——湖北理工学院副教授,他充分运用自身技术专业优势实现科研成果就地转移转化,科技园为他提供了免租场地,匹配好科技创新政策,给予了他们学以致用的平台。他以科技园为支点,辐射到黄石的企业,通过帮助企业信息化改造、智能装备升级而实现价值,目前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为给企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做好服务,科技园组建了“技术经理人”+“科技成果评估师”+“知识产权专员”+“科创联络员”的复合型科技成果转化团队,开展科技成果评估、筛选,建立了科技成果储备库,加强与省内外高校及高水平教师团队对接,常态化开展“科创团队服务企业‘面对面’周末主题沙龙”等系列活动,主动为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做好服务。近两年来,以科技园为纽带,湖北理工学院和我市企业联合新建各类平台9家,签订科技开发项目110余项,成果转化20余项。

小小的科技园内,正在孕育着创新创业的澎湃动能:自2021年底开园以来,目前在孵企业57家,累计孵化科技型中小微企业130余家;2024年在科技园的努力下,新增了3家高新技术企业,有效知识产权达到200余件,从业人员达600余人。

下一步,科技园将继续紧紧围绕“集聚创新资源、科技企业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等中心任务,协同集聚内外部资源,建立完善与产业创新相配套的平台载体,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通,实现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力,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持续把高校人才、科技集聚的“势能”转化为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动能”,以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彭磊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