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2025年,武穴继续锚定“打造武汉都市圈港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目标,强化支点意识,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带动全面创新。
武穴市将实施优势产业倍增行动。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推进华新水泥窑超低排放等60个技改项目建设,完成技改投资30亿元,技改投资增速15%左右。服务新祥云新材料、亚东水泥二期等项目建设,力争医药化工产值达到200亿元,绿色建材产值达到120亿元。 推动新兴产业争优领跑,加快湖北省智能化新能源船舶产业园建设,打造全国领先的绿色智能船舶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和应用先行区;支持聚智科技、泛力科开发智能监控、机器人、触摸屏等新产品,加快向可穿戴设备、汽车电子、船舶电子、家用医疗器械等领域拓展。推动未来产业加快布局,积极融入全省“51020”现代产业集群和“61020”全链条攻关部署,加快培育成长型未来产业,发展新能源、合成生物等产业,在技术、工艺以及应用场景等方面探索突破,力争产业规模实现较快增长。 同时,武穴将实施科技创新引领行动。建强用好创新平台。围绕医药化工、绿色建材、船舶制造、油菜、生猪等产业,加快建设各类省市级科研平台,提高规上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加强科创供应链平台建设和推广使用。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建立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等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400家。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开展磷氟精细化工和钙基新材料等关键技术攻关,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全面对接黄冈(光谷)离岸科创中心,强化产学研合作,支持各类科创平台加快成果转化应用,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60亿元。 此外,武穴市将实施创新生态优化行动。推动高层次产学研合作,搭建企业与高校院所、专家人才的合作桥梁,支持组建“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建设。加强高能级人才引育,依托黄冈(光谷)离岸科创中心,建立“引才在武汉,用才在武穴”的人才机制。实施“安居筑梦广济人才”计划,引进和培训一批企业领军人才、企业管理人才和企业数字化人才。构建高质量创新生态,持续推进国家、省、市各项改革举措和创新政策落实落地,用好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财税优惠政策,做到应减尽减、应补尽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释放创新活力。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