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暖途相伴,梦途生光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04-04 09:26:23

2025年3月29日,周六,细密春雨如银线般悠悠飘落,给世间万物蒙上一层轻柔薄纱,每一丝雨都仿佛诉说着温柔的期许。就在这个温润的日子里,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与黄梅县爱心义工协会再度携手,踏上了前往黄梅县贫困学生家中的关怀助学之路。此前,我对他们组织的这些充满意义的活动早有听闻,心中满是向往,无奈工作的种种限制使我一直未能参与。这次机缘巧合,恰好有其他义工因故无法参加,会长虞红霞临时抽调我替补,我深感义不容辞,内心涌动着一股强烈的使命感,渴望在这份爱心事业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了能全身心投入此次助学活动,我提前将当天复诊病人的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清晨7点30分,我怀着庄重的心情穿上那件鲜艳夺目的义工服,那火红的颜色恰似跃动的火焰,燃烧着爱心与奉献的热情。我早早来到协会大厅,彼时大厅里寂静无声,唯有我略微急促的呼吸声。我满心期待,翘首以盼任务分配。不多时,其他22位爱心义工协会志愿者也陆续准时抵达。大家一踏入大厅,眼中都闪烁着热忱的光芒,那股热切的期待仿佛能将空气点燃,刹那间,整个大厅被一股温暖而坚定的力量充盈。

我们当天的主要任务是为慈济志工担当司机,引领他们前往各个助学对象家中。我被安排前往分路镇的4个村5个组,要走访6户人家,为9名学生送去温暖与帮助。虽说我之前极少前往分路镇,但心中毫无畏惧,我坚信自己定能出色地完成这份工作,那自信恰似鼓满劲风的船帆,昂扬而坚定。

8点30分,约百名慈济志工热热闹闹地齐聚大厅,其中女士居多。她们个个慈眉善目,脸上洋溢着亲切的笑容,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和善温婉的气息,让人从心底里感到亲近。大家自觉地将带来的书籍、零食、善款以及生活用品等,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大厅内,规规矩矩地听从工作人员的安排,分组领取物资。准备妥当后,便跟随我们这些带路之人,向着各自负责的助学对象户进发。

我带领着四位慈工一同上车。她们一上车便迅速与助学对象家属取得联系。她们开口时,那温柔关切的声音,宛如春日暖阳,瞬间驱散了清晨的丝丝寒意。她们细声细语地询问对方是否在家,还十分贴心地告知马上就能见面。挂断电话后,她们又兴致勃勃地谈论起每一位助学学生的情况,从学习成绩、生活习惯,到兴趣爱好、家庭状况,无所不知,说得条理清晰,仿佛那些孩子就是她们自己的至亲。我静静地聆听着,心中对她们这份细致入微的关怀敬佩不已。

设置好导航后,车子稳稳地行驶了大约50分钟,我们顺利抵达分路镇。毕竟是初次前来,路况不熟,但正所谓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一路逢人便打听,几经波折,终于找到了第一户助学对象家。这家有两名学生,一个读高中,一个刚上小学一年级。家庭情况特殊,祖孙相依为命,爷爷奶奶都已年过七旬,岁月在他们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令人欣慰的是,孩子格外懂事,学习成绩十分优异。我们一进门,孩子们眼中便泛起感动的泪花,那晶莹的泪珠里满是对我们到来的惊喜与感激。

慈济志工们满脸疼惜,立刻将孩子们拥入怀中,你一言我一语地嘘寒问暖,仔细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生活状况,还耐心询问家中是否存在困难。她们一边说着,一边轻轻抚摸着孩子的头,那温暖的怀抱、贴心的话语,犹如冬日里的熊熊炉火,温暖了孩子们的心田。紧接着,志工们将美味的零食、崭新的书籍和实用的学习用品递到孩子们手中,还郑重地把慈济的捐助款项亲手交到老人手中。后来我得知,慈工们与助学对象是一对一帮扶,每年至少上门看望5次,就这样一直陪伴着孩子们,直至他们健康成长、学业有成,这份长久而坚定的守护,实在令人动容。

在第一家爷爷热情且详细的指引下,前往第二家的路途顺畅了许多。到了第二家,发现其家庭背景与第一家相仿,同样是祖孙相依,父母不在身边,一个孩子读初三,另一个读高三。所幸孩子们都极为努力,学习成绩相当优秀。慈工们依旧如同对待自己的亲生孩子一般,关怀备至,既询问学习进度,又关心生活起居,那份亲热劲,就如同真正的一家人。

第三家是一位读初二的女孩,我们多方打听,好不容易才找到她家。推开门,只见女孩在楼上聚精会神地看书学习。我们轻轻走上楼,握住她的手,女孩抬起头,眼中满是感动,那眼神中透露出的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极具感染力。与她交谈时,我真切地感受到,她心中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即便生活条件艰苦,也无法阻挡她追逐梦想的脚步。

第四家是个读小学五年级的男孩,戴着一副小巧的眼镜,模样乖巧可爱。这孩子命运坎坷,小时候父亲因病离世,母亲重新组建了家庭,只剩下年迈体弱的爷爷艰难地支撑着这个家。从慈工们那里得知,男孩的叔叔极为善良,将他接到自己家中,当作亲生儿子抚养。叔叔家已有两个女儿,为了照顾好三个孩子和老人,婶婶全职在家操持家务,叔叔则独自外出打工赚钱。听到这些,我的内心深受触动,在如此艰难的处境中,这份无私的亲情显得格外珍贵,宛如黑暗中的一束光,为这个家带来了希望。

第五家是个读小学三年级的男生,家庭全靠七旬的爷爷奶奶维持。走进他们家,狭小的屋子堆满了衣服,奶奶戴着老花镜,正熟练地操作着缝纫电机,帮人加工衣服半成品,爷爷在一旁帮忙整理布料,老两口忙得不可开交。我们一进门,两位老人赶忙放下手中的活计,热情地起身让座,那质朴而真诚的态度,让我们既感动又有些不好意思,心中满是对他们的敬重。

最后一家的经历,最让我感触颇深。家中有两个孩子,姐姐在黄梅一中读高三,为了照顾姐姐,74岁的奶奶特意租住在一中路45号。我开车返回黄梅县城,一路打电话四处打听45号的位置,幸运的是,没费太多周折就找到了她们的租住处。推开门,看到满头白发的奶奶,我的心中一阵酸涩,各种滋味交织。与奶奶交谈后得知,姐姐学习格外刻苦,成绩一直十分优异,平时基本不放假,忙碌得很,所以慈工们至今都未曾见过她。妈妈为了供姐弟俩上学,在九江的工地做小工,那瘦弱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姐姐即将高考,奶奶便留在身边陪伴她,弟弟在小池三中读高一,只能住校自己照顾自己,放假一人回家也只能靠泡方便面解决一日三餐。奶奶说等姐姐高考结束,就去照顾弟弟读完高中。听着奶奶的讲述,我深深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与坚韧,这份深沉的爱,恰似一座稳固的靠山,支撑着这个家,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在这条爱心道路上继续前行的决心。

这一天的助学之旅,宛如一场深刻的心灵洗礼,让我亲眼目睹了贫困家庭学生生活的艰辛,也切实感受到了慈济志工和爱心义工们无私的奉献与关爱。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饱含希望的种子,在社会各界悉心的呵护下,他们必定能茁壮成长,未来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璀璨光芒,书写出美好的人生篇章。

作者简介:许佩丰,黄梅县黄梅镇许铺村乡村医生,中医主治医师,精于疼痛治疗,热衷公益救援。




责任编辑:毛华山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