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讯(记者汪菁华、通讯员刘亮、周朕)近日,一名56岁复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白先生接受了二次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后,恢复良好,并顺利拆线。
白先生于14年前曾在外院接受首次微血管减压术,3个月前同侧面部再次出现频繁抽搐,严重影响生活,遂来到泰康同济(武汉)医院就诊。经影像检查发现,其原手术区域颅骨为钛合金垫片修补状态,且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白先生面神经、颅内动脉已经形成了致密粘连,神经根被瘢痕组织“包裹缠绕”,如同在神经上覆盖一层“钢筋铁网”。
神经外科主任赵斌杰介绍,面神经痉挛是功能性神经外科的经典疾病,以血管压迫为主要病因,通过微血管减压术可根治,但少数患者可能因垫片移位、粘连或新生血管压迫导致复发。二次手术需在瘢痕粘连的狭窄空间内精细操作,稍有不慎即可能损伤面神经或毗邻血管,引发永久性面瘫、听力丧失甚至颅内出血,被公认为神经外科领域的“极限挑战”。
综合多方面考虑,泰康医疗神经医学中心首席专家陈劲草教授决定沿用原手术切口入路,避免额外创伤,但需在瘢痕粘连中重建解剖层次。
“二次手术如同在废墟中重建桥梁。”陈劲草说,首次手术的钛合金垫片虽稳固,但随时间推移会与周围组织形成钙化粘连,同样先前手术的神经与血管及垫片间也会紧密粘连,术野结构完全改变,“既要彻底解除压迫,又要避免牵拉神经,每一步都需在显微镜下‘绣花’。”
术中,陈劲草凭借神经电生理监测和显微剥离技术,完整剥离病变组织并保留原有颅骨修补结构。术后,白先生面部痉挛消失且无神经功能损伤,已于4月1日拆线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