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讯(记者曾莉、通讯员张晓衡)每日便血20余次、高热持续不退、免疫系统几近崩溃……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通过消化内科与重症医学科的紧密协作,历经近一个月的艰苦奋战,成功救治一名生命垂危的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保卫战。4月1日,患者曾先生来院复查时体重回升、血象正常,肠镜提示炎症较前明显好转。他向消化I科炎症性肠病(IBD)团队赠送了写有 “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锦旗。
去年底,51岁的曾先生被紧急转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I科。他便血20余天,每日血便20次,体温持续在 39℃以上,呕吐不止,身体极度虚弱到无法站立。更为棘手的是,外院检查显示他合并带状疱疹感染,虽经过常规抗病毒治疗,病情却毫无起色。消化I科主任沈磊教授带领季梦遥主任医师、赵宇主治医师及王珊珊主治医师组成的治疗团队评估认为:患者入院时免疫系统已全面崩溃,病毒感染或许只是表象,炎症性肠病可能才是更深层的危机。
随后,治疗团队紧急请湖北省消化内科资深专家罗和生教授指导。经过团队深入探讨,最终初步确定了患者为“感染性肠炎、炎症性肠病”的诊断方向。然而,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极易引发中毒性巨结肠,死亡率可高达44%,而肠镜检查很可能让患者的状况雪上加霜。如何在完善检查明确诊断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成为摆在医疗团队面前的一道难题。经过反复讨论,最终由消化I科内镜专家蒋逍达医生以最小侵入范围、完成了直肠 - 乙状结肠段活检。通过肠镜检查及病理结果,终于确定了患者为“重度溃疡性结肠炎合并病毒感染”的诊断。
此时,患者高热达39.4℃,鉴于患者疾病的凶险程度以及普通病房的条件限制,重症医学1科王璐副教授团队迅速接力救治,从精准诊断到用药时机,每个环节都要求零误差。在有效且精准的药物治疗作用下,患者病情得到及时控制,并转回消化I科普通病房继续治疗。此时,他的便血次数锐减至每日1至2 次。两次CT检查显示,肠道炎症显著消退。入院后的第22天,曾先生终于康复出院。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