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 (通讯员 张善格)2025年4月1日,春日融融,桃花绽放,九宫山镇畈中村北山下弥漫着一片祥和而又肃穆的气息。通山县红色文化研究会的30多位成员,以及九宫山镇第一小学的40多名师生,怀着无比崇敬与肃穆之情,步伐坚定地来到北山山麓。他们齐聚于此,是为了向谭履端、陈时宪、阚发源、许扬生等革命烈士的墓碑前,献上鲜花,深切缅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寄托无尽的哀思。
这次参与扫墓活动的人员涵盖了各方代表,阵容庄重而庞大。九宫山镇老促会杨前火会长亲临现场;县红色文化研究会党小组陈其育书记和叶文钦会长、乐振泉副会长也庄重出席;金鹰艺术团阮建华团长、白泥谭氏谭家泗会长以及旅游公司王荟云总经理;畈中村村委会干部等人员怀着崇敬之心参与了这场意义非凡的活动。
踏青祭英烈 深情寄哀思
在谭履端烈士的墓前,大家举行了一场庄严肃穆且隆重的祭扫仪式。仪式由 陈其育书记主持,伴随着庄严激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在那振奋人心的旋律在北山山麓间回荡。祭拜仪式正式后,全体人员神情肃穆,面向谭履端烈士的墓碑,深深三鞠躬,大家饱含着对先烈的深切敬意,仿佛是在向烈士们承诺着传承与奋进。
随后,县红色研究会成员迈着沉重而坚定的步伐,缓缓走向谭履端烈士的墓碑,敬献花篮。那花篮上的鲜花,娇艳欲滴,象征着烈士们的精神永不凋零。叶文钦会长神情凝重地走上前,仔细整理花篮缎带,动作轻柔而郑重,仿佛在抚摸着烈士的英灵。
紧接着,全场一片寂静,全体人员低头默哀三分钟。这三分钟里,时间仿佛凝固,每个人的心中都在默默追忆着烈士的光辉事迹,以无声的方式缅怀谭履端烈士为革命事业所做出的伟大奉献和不朽功绩。
九宫山镇第一小阮佳佳老师怀着沉痛与敬仰之情,向大家详细介绍了谭履端烈士的英雄事迹。她缓缓说道:“谭履端,又名谭礼端,生于清光绪癸巳年(1893 年)10月28日未时。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他于民国16年(1927年)秋毅然投身革命活动,自此踏上了为民族解放、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道路。
民国19年(1930 年)6月,横石潭区苏维埃政府成立,他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出任区苏维埃政府委员。次年,他又肩负起横石区苏维埃主席的重任。任职期间,为了确保土地革命能够顺利推进,谭履端烈士不畏艰险,领导横石潭区各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 ‘清匪反霸’ 运动。他将豪绅地主的房屋和土地等财产果断地分配给贫苦农民,让广大受压迫的百姓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感受到了党的温暖。然而,革命的道路充满了荆棘与坎坷。
民国21年(1932 年)1月24日,国民党‘铲共团’派团丁到北山抓捕谭履端烈士。不幸被捕后,他遭受了敌人惨无人道的折磨,被五花大绑游街示众。但面对敌人的恶行,谭履端烈士毫无畏惧,他昂首挺胸,高声呐喊着 ‘共产党员干革命,宁愿流血不流泪!’,并慷慨激昂地高唱《国际歌》,那声音响彻云霄,展现出了共产党员的钢铁意志和大无畏精神,最终他英勇就义,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九宫山镇一小学生代表王佳乐站在烈士墓前,眼神坚定而充满感激,她激动地发言道:“今天,我们站在这片庄严的土地上,站在烈士的墓前,心里满是感恩。这些可爱可敬的烈士们,他们为了让我们这些后辈能够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不用经历战火的洗礼,能够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安心学习,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他们曾经的无私付出和英勇牺牲。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要以烈士们为榜样,向他们学习。请烈士们放心,等我们长大以后,一定会努力学习,用自己学到的本领和知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繁荣、富强昌盛!让我们的国家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发言完毕后,学生们整齐列队,齐声高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那激昂的歌声,如同洪钟般响彻在北山的上空,每一个音符都饱含着孩子们对烈士的敬仰,每一句歌词都表达着他们继承先烈遗志的坚定决心。领导讲话后,红研会工作人员、文艺队员和九宫山第一小学全体师生怀着沉重而又敬仰的心情,缓缓绕烈士墓一周,依次献上手中的鲜花。那一朵朵鲜花,如同孩子们纯真的心灵,寄托着他们对烈士的无限怀念和深深敬意。
祭扫完谭履端烈士墓后,全体人员顾不上休息,又怀着同样的崇敬之情,前往陈时宪、阚发源、许扬生等革命烈士墓进行祭扫。他们用实际行动,表达着对每一位革命先烈的尊重与缅怀。
探寻英雄足迹 传承红色精神
在祭扫活动结束后,大家又怀着浓厚的兴趣,深入探寻谭履端烈士鲜为人知的生平故事。谭履端烈士出生于此地,这片土地见证了他从一个热血青年成长为革命志士的光辉历程。
民国19年(1930年)6月,横石潭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其驻地分布在横石潭、船埠、彭家墩等地。随后,各乡苏维埃政府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兴起,革命的火种在这片土地上迅速蔓延。民国20年(1931年),谭履端担任横石区苏维埃主席,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于是全身心地投入到领导横石民众开展土地革命的工作中。他严格执行“依靠贫农团(贫雇农),团结中农,反对富农”的政策,为贫苦大众谋福祉。
为了确保土地革命能够顺利进行,各地开展了“清匪反霸”运动,对山霸、豪绅地主等反动势力进行了严惩。土地革命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是宣传发动、划分阶级,让广大农民群众了解土地革命的意义和政策;第二步是清理豪绅地主的财产房屋,并将其分配给贫雇农,让农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革命带来的好处;第三步是没收、丈量和分配土地,插扦定界并登书造册,确保土地分配的公平公正。此次土地革命让众多无地、少地的农民等群体分得土地,极大地动摇了通山封建主义的统治基础。农民们对党的感激之情愈发深厚,他们纷纷踊跃参军参战,保卫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为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然而,土地革命的胜利让地主阶级对革命力量恨之入骨,“铲共团” 等反动势力疯狂反扑。在那段艰难困苦的时期,谭履端烈士白天只能藏身于北山岩,躲避敌人的搜捕,夜晚则不顾危险,毅然走出藏身之处,继续开展革命活动。民国 21年(1932年)1月24日,谭履端烈士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残酷折磨和暴行,他始终坚贞不屈,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原则,最终壮烈牺牲,为革命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谭履端烈士牺牲后,村人谭步文不顾个人安危,冒着生命危险收尸,将其遗体藏于北山下黑荡窝。时光流转,2024年,谭家人因路途遥远和祭扫不便等原因,将谭礼端的坟墓迁至离屋场不远的天星坪谭家祖坟山上。2025年3月,以谭家泗为首的谭家人怀着对先烈的敬仰之情,为谭履端烈士墓修建了围圈,并树立了谭履端烈士的简介石碑,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烈士的事迹,铭记他的精神。
岁月悠悠,时光荏苒。谭履端等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他们的精神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前行的道路,激励着我们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成为指引我们在新时代不断前进的永恒力量。我们将永远铭记这些革命先烈的奉献与牺牲,传承他们的红色精神,让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