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5年来,东巩镇吊瓜种植面积已超过3500亩,今年可突破5000亩,总产值突破3000余万元,直接带动2000余人就业,惠及群众1万余人,仅吊瓜产业一项,每年可为集体经济增收1000万元。但仍然存在链式发展不强、品牌不响等多重问题。面对发展瓶颈,东巩镇党委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双轮驱动,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带着问题走出去,引进发展新思路
为进一步谋划吊瓜产业,打消心中困惑,东巩镇党委书记何大福率领专班带着问题走出去,深度考察了安徽省徽岳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控股的新疆子公司。通过与公司负责人深入交流,实地调研种植基地、加工车间和销售网络,专班系统掌握了吊瓜品种选育、标准化种植、深加工工艺及市场布局等关键环节,尤其对瓜蒌产业的高附加值特性形成深刻认知。
此次考察为全镇同步推进吊瓜与瓜蒌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模式借鉴,进一步明确了“以品质立基、以加工增效”的发展路径。2025年全镇预计新发展吊瓜500余亩,瓜蒌1000亩,逐步构建从种苗引进、农资供应、技术指导、产品销售到品牌打造的全链条闭环体系。
带着重点走出去,引进技术补短板
东巩镇构建“专班引领、技术服务、模式创新”体系,为产业提质增效提供硬核支撑。一是专班统筹强保障。明确1名分管领导负责产业发展,统筹推进全镇产业规划、技术难题及项目实施,并提供全要素保障,实现闭环管理。二是种苗选育夯根基。经过邀请技术人员实地考察,对全镇现有吊瓜进行分析,明确瓜蒌(徽记二号)和吊瓜(徽记四号)均适宜在东巩镇推广种植,进一步夯实了发展基础。三是靶向培训破难题。针对怕病、怕旱涝、怕雪的技术痛点,专班组织技术专家开展了全镇产业管理培训会,从种植密度的控制、施肥的时间和用量,再到病虫害的早期识别与防治方法,明确工作重点。四是立体套种增效益。结合走出去学习套种花生的成功经验,引进浙江台州企业家进驻南漳工业园区,建成花菜生产加工厂,并签订花菜种植合同,推广花菜套种模式,进一步提高了产业效益。
带着目标走出去,引进资源促升级
聚焦产业链延伸与品牌增值,东巩镇以提供专业化服务为抓手,推动产销衔接与产品升级。一是组建服务公司拓市场。通过成立镇级吊瓜产业服务公司,与安徽、浙江等地及时对接信息,建立“种植+分级收购+统一外销”的产销体系,消除了中间差价。同时,签订了籽粒回收合同,实现回收价格兜底。二是延伸链条提价值。投资引进加工生产线1条,配套建设冻库、加工厂,逐步推动半成品加工向终端消费品转型。三是培育品牌强认知。按照“六统一”发展模式,积极培育地方品牌,通过融入地方文化元素推动包装升级,依托镇区电商平台建设,最终实现产业价值跃迁。(湖北日报客户端 通讯员陶昭昭、李睿、伍文超)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