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丹江口市土关垭镇:以工代赈激活力,共建家园促振兴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03-28 12:07:49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路轶)在乡村振兴的壮阔图景中,丹江口市土关垭镇正以“以工代赈”项目为笔,在这片热土上勾勒出一幅共同富裕的新画卷。实施“四步工作法”,将民生工程与群众参与深度融合,不仅让村庄沟壑变通途、荒坡变花园,更激活了乡村发展的“一池春水”。

专班指导,确保项目稳步推进。为保障以工代赈项目顺利实施,土关垭镇组建了强有力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镇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县发改局、镇相关班子成员及镇直单位负责人共同参与,形成了多级联动的推进机制。从项目前期谋划到最终竣工验收,领导小组全程跟踪指导,严格把控项目质量与进度。每天至少1人到村指导督办,确保事事有着落、项项有监督。

心系群众,精准谋划惠民项目。项目谋划阶段,土关垭镇深入调研,精准定位群众需求。选择在人口集中、务工需求大的区域实施项目,充分考虑当地劳动力实际情况,优先选择技术含量低、用工需求大的项目,让项目真正贴近群众生活、满足群众需求。

急民所需,民主决策聚民心。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从人居环境入手,实行“规划民参、方案民选、内容民晓、项目民建、效果民评”。将村民会议开到院落、田间,甚至采用“流动票箱”上门投票,广泛征求民意,让群众全程参与项目决策。通过这种方式,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最终成为项目推动者,使项目决策真正成为“村中事”“家中事”。

村委引领,创新村民自建模式。村两委会作为项目建设单位,组建工程建设专班,成员包括村委会干部、村内能工巧匠、老党员及专业技术队伍。根据项目特点,灵活采用“村委会+村内能工巧匠+务工群众”或“专业队伍+村委会+务工群众”两种模式。对于庭院环境整治、“三小园”建设等简单工程,充分发挥村民自主性;而对于技术要求较高的浆砌挡墙、河堤等工程,则引入专业队伍,确保工程质量。

丹江口市土关垭镇通过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不仅有效改善了乡村基础设施,更为重要的是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让群众成为乡村发展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

责任编辑:周玉娟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