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长江新链”开通运行 2838公里长江干线实现5G全覆盖
湖北日报 2025-03-27 23:41:32

“长江新链”开通运行发布会。(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天纵 摄)

湖北日报讯(记者刘天纵、戴辉、通讯员李璐、王政、实习生黄雅琦)3月27日,在武汉“长江荣耀”号游轮上,由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简称长航局)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移动)联合推动的“长江新链”正式开通运行,标志着2838公里长江干线实现5G网络全覆盖,通信链、应用链、创新链、服务链、价值链初步建成,长江航运迈入“全要素互联”新阶段。

长江黄金水道作为沿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沿江超八成的铁矿石、电煤和外贸货物运输,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此前,由于航运通信网络覆盖面受限、数据传输不畅等原因,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长江航运智能化、高效化发展。

“长江新链”开通运行发布会现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天纵 摄)

为打通长江通信网络“最后一公里”,2023年,长航局联合中国移动提出“长江新链”方案——建设5G网络全覆盖的“通信链”,打造联人、联物、联船的“应用链”,构筑新设施、新装备、新模式、新产业的“创新链”,提供全流域、全方位管控的“服务链”,创新可复制、可推广的“价值链”。该方案于2024年初纳入“智慧长江建设及应用”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项目。

“长江新链”打造了全球首个内河航运“5G-A通感一体商用组网”,让基站在提供蜂窝移动通信能力的同时,叠加了雷达功能(感知能力),可对周边的轮船、汽车、无人机等物体进行探测跟踪,让基站变成不惧风雪大雾等恶劣天气的“千里眼”。

“长江新链”正式开通运行。(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天纵 摄)

“5G-A通感一体技术”于2024年10月在长江武汉及宜昌段水域开展应用试点,并成功完成组网验证。经测试,当船舶距离基站2公里就能被准确感知,并实时上报监测数据、秒级跟踪航行轨迹。

目前,长江干线建设5G基站5146个,平均网络上行速率已从100Mbps提升到400Mbps,并初步实现5G-A通感信息与AIS船舶信息、VTS雷达信息、CCTV视频等多源数据融合,有力夯实了长江航运数智化底座。


 “长江新链”助力长江航运智能化

AI智能体重构“人、船、物”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天纵 戴辉 通讯员 李璐 王政 实习生 黄雅琦

“以前有时电话拨不出去,也打不进来,讲两句就断了,现在通话非常畅通。”3月27日,在武汉阳逻港区李家矶锚地,“鄂随州货0599”货船船长魏革明说,现在船上用微信、刷抖音的网速和城里没什么区别,手机海事APP系统报港也更顺畅,便于船舶监管,提升航行安全。

波浪和水流容易导致基站信号反射和折射,长江江面网络覆盖一直困扰着广大船员。3月27日,随着“长江新链”正式开通运行,网速变快了只是智慧航运的第一步。

让数字浪潮激荡“黄金水道”

“船船通”系统,让船岸数据全面上云;“中移果核”5G算网业一体机便携设备,实现船-船、船-岸之间分钟级5G网络部署……在“长江新链”开通运行发布会上,船用潮科技琳琅满目。

“让数字浪潮激荡‘黄金水道’。”长航局局长刘亮表示,“长江新链”不仅可助力长江航运向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对长江涉水机构的数据感知、深度挖掘、高效管理、智能分析和精准决策,流域百姓、社会公众的安全可靠出行,以及打造长江黄金旅游带、支撑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都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AI+’正在重塑航运生活方式、生产模式和管理形态。”中国移动政企事业部副总经理黄涛说,当前正值“5G+”和“AI+”叠加时代,AI智能体已成为信息服务新入口,服务长江流域十万船只、百万船员,重构“人、船、物”交互方式。

目前,长江通信管理局结合长江干线北斗卫星地基增强系统,自主研发的“北斗+视频AI”系统,能够精准识别并提醒40余项船舶驾驶不安全行为;联合湖北移动等单位打造的长江航运首个“北斗+5G”智慧海事示范区,建成陆水空天一体化监管平台,让船舶动态“看得清”“管得了”“控得好”“停得准”。

中国工程院院士严新平认为,“长江新链”精准的感知力和高效的传输率,将为打造内河新一代航运系统、推动智能驾驶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可能。

推进“长江新链”共建共维共用

发布会上,上海、江苏、安徽、湖北、湖南、江西、重庆、四川等沿江省市代表摁下的数字手印熠熠生辉,航运管理机构、大型央企、港航企业、科研院校、通信集团等携手合作,共同推进“长江新链”共建共维、共用与推广。

“5G融合应用纵深突破,需要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湖北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长梁长岛认为,作为国家“交通强国”和“数字中国”战略的交汇点,长江航运的数智化转型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一场深刻的系统性变革。

“以‘长江新链’为抓手,打破信息壁垒。”长航局科技与信息化管理处处长沈延虎介绍,目前,长江武汉段成功打通港口、船舶、货物数据流,实现航运数据的实时共享与动态监控,缩短了船舶待港时间,提升了货物周转速度。依托“长江新链”,不但管理部门实现“一图看长江、一图管航运”,也让船员获取航道、锚位等信息更便捷。

“长江新链”还能为绿色航运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实时监测船舶水污染物排放和岸电使用情况,促进防污共治,推广清洁能源使用。目前,长江干线的3.8万艘船舶基本实现“零排放”,长江经济带累计完成1.8万艘船舶受电设施改造,2024年岸电使用量达1.9亿千瓦时。


责任编辑:王哲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