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讯(记者李先宏、通讯员周小平、杨艳华)锤炼专业技能,促进快速成长。3月26日,武汉市农业学校2022级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2251班全体同学赴黄鹤楼公园开展“热爱武汉,讲武汉故事”导游讲解技能实训。
当日,全班37名师生在金牌导游小宋的指导下,沿着东门-岳飞像-白云阁-主楼的经典路线,开启了一场沉浸式职业能力提升之旅。
“各位游客朋友,欢迎来到美丽的江城参观游览千古名楼——黄鹤楼,我是今天黄鹤楼之行的导游员,我将竭尽所能为您提供全面周到的导游服务,希望大家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一城花海,两江粉黛,三镇缤纷,樱花满枝,落地成诗,如烟如霞,美到极致。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知音故里——江城武汉。我是此行的导游,今天我带大家游览的是有‘天下第一楼’之称的黄鹤楼……”
当大家乘坐的旅游大巴驶上二环线,同学们就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一显身手,行进中的大巴成为了流动的课堂,充满了同学们生动的讲解声和阵阵鼓励的掌声。
“各位请看,黄鹤楼东门这组‘三楚一楼’牌坊,正是引导游客进入文化时空的钥匙。”上午9:30,身着职业装的宋导游以标准站姿开启讲解示范。同学们专注地观察金牌导游的站位角度、手势幅度,不时记录拍摄讲解要点。
在岳飞铜像前,宋导游现场演示如何处理游客突发提问:“这位同学问得好,岳飞与黄鹤楼确有渊源。绍兴四年,岳将军在此写下《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同学们立即捕捉到知识延伸与互动应答的技巧。
穿越层层叠叠的飞檐斗拱,实训团队登上黄鹤楼主体建筑。在二楼《孙权筑城》壁画前,宋导游将历史典故与建筑美学巧妙融合:“大家注意画中士兵铠甲的反光处理,这正是唐代‘吴带当风’技法的现代表达。”
行至三楼历代名人题咏区,学生们自发模拟讲解,尝试将崔颢诗句与楼体结构演变相串联。四楼和五楼观景台上,俯瞰长江大桥的车流与鹦鹉洲的苍翠,宋导游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在不同时段调整讲解重点?晴天讲‘孤帆远影’,雨雾天是否更适合‘烟波江上’的意境营造?”
两个多小时的实训,学生们不仅系统观摩了景点衔接、节奏把控等专业技能,更深刻体会到了文化传承的使命感。
“以前觉得背熟讲解词就行,今天才发现肢体语言、知识储备和应变能力同样重要。”刘诗怡同学在总结会上分享感受。学校农经教研室主任陈老师表示,这种“现场教学+即时反馈”的实训模式,使课本上的服务礼仪、导游业务等知识真正落地。
此次活动是武汉市农校“岗课融通”教学改革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学校与黄鹤楼景区合作建立了实训基地,通过“景区课堂”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深度推进产教融合。黄鹤楼管理处在实训活动后反馈:“这些带着文化热忱而来的年轻人,正是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生力量。”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