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陶港镇年轻干部驻村更“驻心” 在田间地头书写青春答卷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03-26 20:57:15

连日来,在阳新县陶港镇14个行政村的田间地头,一群年轻人正用脚步丈量着乡村振兴的轨迹。

近年来,该镇实施年轻干部“驻村连心”工程,30余名35岁以下干部走出办公室,以“五天四夜”的驻村制度扎根基层,在春耕生产、乡村治理、民生服务中书写青春答卷。

“程叔,明天我回镇里办事,你有什么需要代办的吗?”3月24日,驻程法村年轻干部余云祥走访村民程良罡家。

从"坐等上门"到"下沉解题":一场作风变革

像余云祥这样入户走访,已经成为驻村年轻干部的工作常态。大家把入户了解的情况和农户的需求,记在随身携带的民情记录本上。“00后”驻村干部汪熙博刚协助完成李远喜家庭农场90余亩秋月梨栽种工作;驻村干部陈慧敏的笔记本上,记录着慢性病医保代办、灌溉水渠疏通等事项。

机电与自动化专业的镇年轻干部汪熙博正在帮助秋月梨产业户调试水肥一体化设备的设置。

00后驻村干部汪熙博刚协助完成李远喜家庭农场90余亩秋月梨栽种;王桥村驻点干部陈慧敏的笔记本里,密密麻麻记录着慢性病医保代办、灌溉水渠疏通等17项待办事项。

"过去办事跑镇里,现在干部到田头。"村民李远国的感慨,印证着政务服务半径的缩短。据统计,驻村工作开展以来,年轻干部累计代办实事236件,问题办结率达90%以上。

跨界智慧:专业力量激活乡村动能

在王桥村染铺刘湾组美丽乡村建设现场,土木工程专业出身的陈慧敏正拿着测绘仪复核道路标高。"排水系统设计既要遵循专业规范,也要尊重村民生活习惯。"这位95后干部将大学所学的土工程BIM建模技术用于村庄规划,提出的"明沟暗渠"方案节约建设成本30%。

这样的专业赋能遍地开花:农学背景干部下到田间地头把脉春耕农事,法学专业青年干部则将调解现场移至田间地头,"油菜花开 ‘乡’约陶港"的助农直播间,引来了游客前来打卡拍照。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明杰介绍,通过"专业+驻村"双清单管理,已有8个驻村工作组形成特色服务品牌。

双向奔赴:泥土里长出的成长课

"看着育秧盘里冒出的新绿,才真正读懂'粒粒皆辛苦'。"龙门村驻村干部吴远航在驻村日记里写道。这位曾经"材料写农事"的机关干部,如今能准确辨别十余种病虫害。在碧庄村,72岁老支书吴高强发现,新来的驻村干部不仅能用方言唠家常,还能用电子表格帮养殖户算饲料配比。

镇年轻干部余云祥在村民袁观海家入户走访。

这种蜕变,源自陶港镇设计的“双导师”制。每名驻村干部既有业务导师传授群众工作法,又有“田秀才”指导农业生产。截至目前,年轻干部累计形成驻村汇报材料42篇,提出创新建议19条,其中"共享农机"等5项建议已转化为具体政策。

陶港镇党委书记王敏表示,要求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每周保证不少于"五天四夜"的住村时间,既是落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具体实践,也是培养新时代"三农"工作队伍的关键举措。镇政府同步建立"问题销号制",每周汇报驻村工作进展,镇纪委全程跟踪督办,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回音"。

春日的陶港镇,年轻干部仍在续写他们的驻村故事:智能温室大棚里调试传感器的身影,夜访农户时的促膝长谈,调解纠纷时汗水浸湿的衬衫……这些青春的印记,正汇聚成乡村振兴路上生动的注脚。

(湖北日报通讯员 倪胜林)

责任编辑:肖露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