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竹溪县丰溪镇:党建赋能,林下经济实现绿富双赢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03-26 11:36:21

走进竹溪县丰溪镇,群山连绵,满目翠绿,空气中弥漫着阵阵药香。林间,药农们忙碌采挖;菌棚里,农户喜迎丰收。近年来,丰溪镇以党建引领发展集体经济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林药、林菌、林蜜、林烟”多元林下经济产业模式,通过盘活资源、创新经营方式、带动农户参与,成功开辟出一条“绿富双赢”的乡村振兴之路。2024年,全镇17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突破10万元,九成农户端上“生态饭碗”,户均增收达万元。

支部引领:资源盘活,农民变身股东

“这片山还是原来那片山,可现在却成了‘聚宝盆’!”辽叶村党支部书记李登奎指着连片的林药基地,满是感慨。丰溪镇充分发挥森林覆盖率高达91.1%的优势,镇党委统筹规划,17个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将52万亩集体林地纳入“资源库”,并创新推行“三金”增收模式,让闲置资源焕发生机。

•“林地入股”得“租金” 整合闲置林地,采用“党支部 + 合作社 + 农户”模式,集中发展林下黄连、天麻等中药材,面积超5万余亩。辽叶村村民周岷山算了笔账:“我把家里 20 亩山林入股合作社,每年光保底分红就有 8000 元,在合作社采药材打工还能再挣 2 万元。”

•“资金整合”创“股金” 按照“支部 + 合作社 + 农户”的思路,整合村集体与农户资金作为“创业基金”,建成辽叶村中药材示范种植基地、朝阳洞村蜂蜜加工车间等6个产业项目,通过专业化、规范化、规模化的产业发展,助力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

•“土地流转”拿“薪金” 在普岭村,多座标准化菌棚依山而建。脱贫户王秀云一边分拣菌棒一边说道:“我把土地流转给村集体建基地,现在当管理员,每个月能拿 3000 元工资。”目前,全镇已流转山林2万亩,带动800余名农户在家门口就业。

产业融合:林下“四重奏”,奏响富民乐章

•林药套种,叠加效益 在海拔1200米的朝阳洞村林场,村民采用“上层植绿,底层种药”的立体模式管护药材。2025年,全镇新发展天麻、青风藤、冬花等中药材超1万亩。

•林菌共生,点“菌”成金 依托万亩山林资源,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150万棒、羊肚菌200亩,产值超2500万元。普岭村创新“反租倒包”模式,将集体菌棚承包给合作社农户管理,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万元。

•林间酿蜜,甜蜜生活 在蜜源丰富的丰溪“爱情谷”,40余户蜂农借助蜂蜜加工车间,实现产销一体化,户均增收2万元。

•林烟带动,稳定增收 在丰溪镇桃花山村,烤烟种植大户陈勇精心打理的70余亩烟田迎来丰收。陈勇感激地说:“多亏国家政策扶持和市场利好,我们烟农的日子越过越好。而且我还为周边村民提供了50多个临时岗位,支付了约2万元的务工费,实现了‘双赢’。”如今,烤烟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从过去单纯的“靠山吃山”,到如今的“养山富山”,丰溪镇以党建为“红线”,串联起林下经济的“四金”,让集体经济的成果惠及千家万户。每一片山林都在生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未来,丰溪镇将持续把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立足打造“中药材特色小镇”的目标,不断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推动特色产业做优做强。在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持续增长的同时,通过提供更多就近务工机会,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用“绿叶子”装满村民的“钱袋子”,以林下经济开启群众的“致富门”。(湖北日报客户端 通讯员刘佳鑫 陈建树)

责任编辑:郭军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