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李根虹 李晓)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平台在国资监管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丹江口市财政局通过借助大数据监管平台,实现了企业产权登记、财务数据监管、全级次企业信息监管等的数字化转变,有力推动了国资监管向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迈进。
前瞻性驱动,产权登记数字化。根据国有企业产权登记工作业务要求,通过国资委产权管理平台,组织出资企业开展全级次产权登记信息录入,并对已办理产权登记的企业信息进行完善,将企业产权登记前置于市场监管登记,实现了事后监管向事前监管的转变。截至目前,已有44家企业在产权系统完成产权登记,16家企业完成信息变更登记备案,共计完成77次业务办理操作。
智能型预警,财务信息数字化。基于大量的企业财务数据归集和企业财务会计决算报告工作的落实,建立起了资产、资金、债务等信息的综合监测平台,实现对企业资金风险、债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穿透式监管,企业信息数字化。通过将出资企业数量、资产权益、经营损益等数据录至信息平台,构建丹江口市国有企业名录库,依托平台大数据分析功能,实施穿透式分级监管机制,横向打通行业壁垒,纵向穿透法人层级,实现国有资产“跨领域、跨层级、全链条”精准化监管。截至目前共有65家国有企业完成信息录入,其中一级企业11家,二级企业33家,三级企业20家,四级企业1家,实现了全级次企业监管。
下一步,市财政局将进一步运用好大数据监管平台,不断完善国资监管模式,深挖国资监管数据价值,提升国资监管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为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