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百姓论坛】武穴方言(广济话)特色简介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03-25 08:49:08
武穴中学教师  陈炎春  


方言,又称地方话、地方音,是汉语方言的总称。它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由于历史、地理、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的具有独特语音、词汇、语法特征的言语形式。方言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自古以来,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言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从古至今,方言的形成与演变,既受到自然地理环境的制约,也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方言作为文化交流的载体,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是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体现。
今天武穴市,曾为广济县。北周大象元年(公元579年)开始设县,是为永宁。首任永宁县令司马申。次年(公元580年)生司马道信。道信七岁从师学经,十四岁向禅宗三祖求法。公元606年,道信师从僧灿,得承衣钵,是为禅宗四祖。广济梅川曾是四祖道信法师的出生地,也是千年广济置县治所。永宁县佛教兴盛,寺院众多,素有佛国之称。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更名“广济”,取之于“广施佛法,普济众生”之意。广济县名一直沿用至1987年更名武穴市前夕。
广济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大别山南麓,鄂东边缘。四周与蕲春、黄梅、阳新、九江、瑞昌等地为邻。地扼吴头楚尾,历来是鄂、皖、赣毗连地段的“三省七县通衢”。武穴是长江北岸的深水良港,早在明代就成为临江重镇,清初发展为“商贾杂处麟聚之要埠”。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将武穴列入开发计划。民国初年武穴成为湖北省“七大商埠之一”,素有鄂东门户之称。
“一只麻蝇徛(ji)在槛(kan)子沿上晒日(yi)头暖(no)儿”,此乃广济方言的一个经典例句。广济县人口面积在鄂东地区是最小的,但广济话与周边地区的语言相比,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别具一格。出门在外,一听广济话,便知是老乡。研究广济方言的前辈认为,广济地处吴头楚尾,由于地理历史原因,从春秋以来,广济地区经历了多个政权和不同地区的统治和管辖,加上北民南迁、赣民北迁,这些都是影响广济方言形成的诸多因素。因此,广济方言是一种难以划入某种确定的方言区,是一种带有混合性的方言,是北方官话、西南官话、下乡官话和赣方言之间交界地区的方言,大都将其归属于江淮官话黄孝片。但据其历史渊源,亦可称之为“广济楚语”。操这种方言的区域,除广济县外,还涉及长江南岸的瑞昌县码头镇和九江县的城子镇等地区。
关于广济方言的研究,可谓是前赴后继。既有大学教授及语言学者进行的学术性的研究,又有广济县内文化界前辈所进行的收集、归纳、总结。尤其是县内的一批老同志,在对广济方言词汇的收集、整理、总结过程中,用国际音标对主要字词进行了注音,而且研究出:24个声母,33个韵母,6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入声),真是难能可贵。前辈还对广济方言的构词、特征、主要词汇、俗语、歇后语收集归纳,都做了大量艰辛的工作,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值得珍藏。
在广济方言词汇收集、整理、归纳、总结的资料留存方面,至今还冇(mao)看到一部初具规模的《广济方言词汇选辑》面世。去年至今,著名修志人舒中民会同笔者一起,对原梅川区两路中学秦木相老师收集的“广济方言词汇原始手稿”,进行了耐心细致地整理、修正、编辑,现已三易其稿。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大胆尝试,采用现代汉语拼音字母进行注音,以适应时代的要求。结合广济方言读音的实际情况,突破现代汉语拼音的某些规则或限制。如:“伢”,普通话读“ya”,广济方言读“ea”。“姐”,普通话读“jie”,广济方言读“zie”或“zia”。对广济方言词汇的文字也作了别字错词的甄别,对广济方言词语的释义,在坚持字义相近的原则下,做了去伪求真的更正。如:细伢(ea)见了生人怕丑害羞的形象,原稿和一些资料都称其为“锅o皮锈”。反复推敲之后,认为应该是“窝o避羞”,即窝藏在大人背后怯生生害羞的样子。鉴于在整理、修正、编辑《广济方言词汇选辑》过程中所获得的一些认识,同时认真查阅和学习了县内前辈关于广济方言词汇的总结研究的相关资料,对广济方言试从语音、构词、句法、特色几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得出一些肤浅的看法,整理出来,以求教方家。
方言,顾名思义,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由于历史、地理、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的具有独特语音、词汇、语法特征的言语形式。它是一种非标准化的语言变体,与标准语相比,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语音:
广济方言字词的声韵调与标准普通话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异,这是不言而喻的;即使与周边地区的语言相比,也是自成一系,显得别致。
(一)声母变化突出,略有轨迹可探。
广济话一共有24个声母
p(b)玻  pʻ(p)泼 m(m)摸 f(f)佛    t(d)得 tʻ(t )特 n(n)纳 ll勒
k(g) 哥  kʻ(k)科  x(h)喝          tɕ(j)基  tɕʻ(q)欺  ɕ(x )希
ts(z)资  tsʻ(c)雌 s(s)思          y (v)雨 i(y)衣 u(w)屋 
a(a)啊   o(o)哦  ə(e)鄂           ŋ (N)嗯
说明
①前面是国际音标,括号里是拼音字母。
②其中y u a o ə i ŋ 6个是“0”零声母。
③广济方言里没有声母“R”。
普通话中声母为“r”的字,在广济方言里变化有三种情况:一种变为“v”…如(ru→v)、乳(ru→v)、热(re→ve)、染(ran→van)、荣(rong→vun);另一种情况变为“i-”…人(ren→in)、肉(rou→iu)、若(ruo→io)、让(rang→iang)、容(rong→iong)。还有少数变为“n”…挼(ruo→nuo),弱(ruo→nio)。
④地道的广济方言中没有卷舌音声母“zh、ch、sh”。
武穴绝大部分地区只有“ts 、tsʻs (z、c、s)”而没有“tʂ、tʂʻ、ʂ(zh、ch、sh)”。西南角铸铁炉和张百可一带,东边沙墩、童司牌和宋巷一带有卷舌音的情况,但极不规范,也不局限于zh、ch、sh,不少的字吐音舌头都有点打卷。
⑤地道的广济方言(以梅川为代表的西音区)分尖(zian)音和团(ton)音。
“ts 、tsʻs (z、c、s)”与“i-、ü-”韵母相拼是尖音,“tɕ 、tɕʻ 、ɕ
(j、q、x)”与“i-、ü-”韵母相拼是团音。普通话的有些团音字变为广济话的尖音字例:@挤(ji→zi)、接(jie→zie)、姐(jie→zie)、蒋(jiang→ziang)。@妻(qi→ci)、取(qu→ci)、七(qi→ci)、枪(qiang→ciang)。@西(xi→si)、徐(xu→si)、习(xi→si)、细(xi→si)、小(xiao→siao)、想(xiang→siang)……这些都是广济方言里的尖音字。不是普通话里所有的团音字都变成了广济话的尖音字。例:鸡ji、见jian、疆jiang、起qi、牵qian、强qiang、希xi、协xie、香xiang等字,广济话与普通话的声母则是一致的。
⑥广济话与普通话都有“ts 、tsʻs (z、c、s)”,但广济话z、c、s三个声母所领的字比普通话z、c、s所领的字要多得多。广济话z.c.s所领的字既包括普通话中的z.c.s所领的字,又包括普通话中的zh.ch.sh所领的字,还包括普通话中j.q.x所领的字中一些转变为广济话里尖音的字。
⑦广济话与普通话都有k.x(g.h)两个声母,但广济话(g .h)声母所领的字,其中有一些在普通话里却改读为(j.x)。例:解(gai→jie),皆(gai→jie),介(gai→jie)。鞋(hai→xie),蟹(hai→xie),懈(hai→xie).
⑧广济话里 ŋ 声母普通话里没有。广济话 ŋ 声母所领的字,在普通话里一律为“0”(零)声母。例:爱(ŋai→ai),( ŋou→ou),熬(ŋao→ao),昂(ŋang→ang)
安(ŋan→an),嗯(ŋen→en),牙(ŋa→ya)。
⑨卷舌音变平舌音。地道的广济方言——梅川话几乎没有卷舌音。卷舌音包括“舌尖卷舌音”和“舌边卷舌音”两类。舌尖卷舌音的声母“zh、ch、sh”都变成了平舌音“z、c、s”。如:“知(zhi)→(zi)”,“尺(chi)→(ci)”,“诗(shi)→(si)”。再如:舌边卷舌音“徐(xv)→(sei)”,“去(qv)→(qi)”,“月(yue)→(ve)”,“绿(lv)→(lu)”。从所举例字看出,普通话里的卷舌音字,在广济方言中几乎都变成了平舌音。
⑩除以上变化之外,普通话里还有一些字的声母,在广济话里变成了另外的
声母,且无规则可循。例:▲z→c “直”zhi→ci, “着”zhe→cuo,贼zei→ce,  “昨”zuo→co;▲j→g  “家”jia→ga,“教”jiao→gao, “解”jie→gai;
▲y→n “硬”ying→nian或 ŋen,  “银”yin→nin。▲x→f “许”xv→fv;
“戍”xv→fv、“虚”xv→fv. ▲还有声母为sh的某些字变成了声母为f的字sh→f: “舒”shu→fv.“书”、“树”、“鼠”、“输”、“竖”、“术”、“殊”……
(二)韵母变化多端,且无规则遵循。
 广济话一共有33个韵母。
▶i@(i)…知韵母。ə(0)…儿。a(a)…啊。o(o)…喔。e(e)…呃。ai(ai)…哎。au(ao)…包韵母。Ɛu(eu)…鄂韵母。an(an)…班韵母。ɛn(en)…嗯韵母。ən…喷韵母。on…断韵母。ɑŋ(ang)…昂韵母。  əŋ(eng)…蹦韵母。uŋ(ong)…红韵母。 
▶i(i)…衣。ia(ia)…呀。io…喲。iɛ(ie)…爷。iau(iao)…妖。
iu…优。iæn(ian)…烟。In(in)…音。Iɑŋ(iang)…阳。iuŋ(iong)…雍。
▶u(u)… 乌。ua(ua)…花韵母。uɛ(ue)…国韵母。uai(uai)…歪。ui…威。uan(uan)…观韵母。un(un)…温。uɑŋ(uang)…汪。
说明:
前面是国际音标,括号里是拼音字母。
② ən、on、iu韵母在普通话里没有。
③广济话与普通话对照,a(a).au(ao).ia(ia).iau(iao).ua(ua).uai(uai).
aŋ(ang).uŋ(ong).iaŋ(iang).uaŋ(uang). ə(e).i(i)这些韵母是对应一致的。
④广济话韵母iu与普通话韵母iou很接近,广济话韵母iuŋ(iong)与普通话韵母yŋ(yong)很接近。广济话韵母ui与普通话韵母uei很接近。
⑤广济话韵母ue在普通话里没有,这个ue在普通话里唸uo。例:国gue→guo、或hue→huo、阔kue→kuo。普通话里uo在广济话里唸o.例:过go←guo、果go←guo、郭go←guo
⑥广济话里io韵母来自古韵,在普通话里里没有。这个io韵母所领的字在普通话里大致有两种读音,书面音是üe.口语音是iao.例:觉jio→jue或jiao,
角jio→jiao,雀cio→que,学xio→xue,药io→iao,跃io→iüe,略lio→lue。
⑦广济话里ie韵母与普通话ie韵母大多数对应,但也有少数例外,如:“绝”zie→jue,血xie→xue,雪sie→xue。
⑧广济话里on韵母来自古韵,在普通话里没有。这个on韵母所领的字在普通话里唸uan。例:团ton→tuan,乱lon→luan,断don→duan,算son→suan。
⑨广济话里e韵母,在普通话里不能作为单韵母单独使用。广济话里e韵母所领的字,在普通话里大部分有两种读音:有的既唸ai韵又唸o韵,有的既唸ai韵又唸ei韵。例:白be→bai或bo,百be→bai或bo,拍pe→pai或po,北be→bei,黑he→hei。
⑩广济话与普通话里都有o韵母,但普通话里o韵母只跟b.p.m.f四个声母拼配。而广济话里o韵母能够和其他声母拼配。广济话里o韵母在普通话里“分化”为三个不同的韵母:o.uo.e;其条件是根据拼配的声母的不同:b.p.m.f拼配,两者一致,都是o韵母;d.t.n.l拼配,普通话里的韵母变成了uo,如:多do→duo,拖to→tuo,糯no→nuo,落lo→luo;声母g.k.h.ŋ拼配,有的变成了uo,如:果go→guo,火ho→huo,扩ko→kuo;有的变成了e,如:歌go→ge,
科ko→ke,合ho→he;z.c.s拼配,普通话里韵母变成了uo,如:桌zo→zhuo,错co→cuo,所so→suo。
⑪广济话里ai韵母与声母g.h拼配时,有少数字在普通话里声母转为j.x,韵母转为ie,例:街gai→jie,届gai→jie,鞋hai→xie,懈hai→xie。
⑫上述诸多对应关系,除极个别的情况外,都不能倒过来运用!
总而言之,广济话韵母与普通话韵母相比较,虽有相一致的部分,但是,更有变化多端,且又无规可循。
(三)声调呈现六个,只是相对界定。
梅川话一共有6个声调,轻声在外。去声分阴去、阳去,古入声纳进去声。如下:
阴平 44    衣 i  优iu  高平调
阳平 35     移 i 油iu  中升调
上声 33      椅 i 有iu  中平调
阴去 31      意 i 幼iu  中降调
阳去 22      异 i又iu   低平调
入声 13(213) 亦 i 肉iu  低升调
说明
1.上声调值在34与35之间。
2.阳去调除了包括古去声与古上声的浊声母字外,还包括古入声的一部分浊声母字。
3.我们采用1~5五个调值用来描述我们的声调。就像音乐里的音阶,“do、re、mi、fa、so。
4.调值定义
国际音标采用五度标调法,将声调分为五个等级(1-5),对应音高的相对位置
阴平(第一声):44调,音高保持教高且平稳,如“ā”
阳平(第二声):35调,音高从低到高上升,  如“á”
上声(第三声):33调,音高持中且平稳,
阴去(第四声):31调,音高从中到低下降,  如“à”
阳去 (第五声) :22调,音高持低且平稳,
入声 (第六声) :(213)13调,音高先降后升, 如“ǎ”。
说明:
①广济话界定的6 个声调,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②汉语普通话的字词有国家统一的标准读音和声调,但广济话则无可能。在广济话里同一个字,由于词语环境不同、具体发音人不同,其声调就有可能不同。
二、词汇:
广济方言归属江淮官话,是因为她较大程度上传承了祖国自古以来汉语言字词的读音和涵义。字义相符、通俗易懂、比喻贴切、灵动活泼是广济方言词语的基本要素。如:“我们”(wo  men)→“俺些人”(快读ansin),“你们”(ni men)→嗯些人(快读Nsin),“他们”(ta men)→嚇些人(快读hesin).“俺、嗯、嚇”指“我、你、他”,域外人懂不了;“些”广济话唸“se”;“人”广济话唸“in”。“膝盖”(xi gai)→“膝头坡”(si tou po),膝的部位明确,头坡则是形象描述。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吴语中“我们”称“阿拉”,丰县方言中“膝盖”称“胳拉拜子”;域外人不仅听不懂,而且还看不懂。广济方言词语除了人称代词、指示代词,亲属称谓之外,几乎所有字词都能与汉语标准字词相一致,只是声韵调有所差别而已。作为域外人,广济话听不懂确实不少,广济方言字词看不懂确实不多。
广济方言的词语建构有诸多不同特点。
(一)从构词技巧看---手段不少
①重叠 重叠是广济方言构词的方法之一,其形式多种多样,如:好、慢、听、当、说、笑、叽、糊汤、黑跶等,均可重叠成词,使词语产生跳动活跃的效应。如:好好、慢慢、听听、说说、笑笑、响当当、叽叽喳喳、糊糊汤汤、嘿嘿哒哒。
②附加 在词尾或词头附加一个字或词,是广济方言构词的又一方法。附加词头的较少,附加词尾的居多。常见的有:附加“儿”尾,代替普通话的“子”尾 。如:桌儿、桃儿、伢儿。附加“头”尾,如:布头、想头、甜头。附加“佬”尾,带有轻蔑之意,如:屠夫佬、剃头佬。附加“泼儿”尾,如:女泼儿、狗泼儿、树泼儿。附加“啰”尾,以加强程度,如:热漉啰、甜敏啰、酸唧啰。附加“法的”尾,追问事情的原因或道理,如:那个会是么样开法的?你的脸是么估个厚法的?我身上这几天是么估个痛法的?附加“发始”尾,以加强否定,如:我冇困着发始,他今天冇出门发始。附加“尚了”尾,强调极致,如:漂亮尚了,和气尚了,大方尚了,服绵尚了。附加词头的较少,如:附加“火”头,火爆、火辣,附加“冰”头,冰冷,冰凉。
③转义 在广济话里,某些字变动声调后,在不同的语境中,其词义发生转折。如:“靠”(阳平),依靠;变动声调后,“墨鱼靠(阴平)肉”,“靠”就转成了辅料的意思。
“浪”(阳平),大浪、海浪,变动声调后,“洗瓶儿要多浪(阴平)几下”,“浪”就转成了摇荡的动词了。“腻”(阳平),油腻、腻口;变动声调后,“这件事真腻(阴去)人”,“腻”转成了厌恶、讨嫌的意思。
④复合 广济方言中常见的复合词有不同的复合方式:并列式→觉醒、卫护;限定式→外父、里沿;动宾式→抹腰、筛酒;主谓式→火爆、冷淡。动补式→驮来、挨紧。
⑤速读   在广济方言中,某些词组或短语,由于语速较快(速读),久而久之,约定俗成,略去了其中某些字词音节。如:“亲爷”cing ya,速度成为“cia”;“地下”diha,速读成为“dia;” “老人家”lao yin ga,速读成为“langa”;再如:“刚没儿”jiang muo er,即“刚才没一会儿”的速读。(受赣方言的影响,“刚”“将”“江”都读“jiang”.)
(二)从构词方法看---多种多样
一是比喻:@“怀孕”叫“窾犊”,比喻孕妇肚子里窾着一只小妞犊。@天大
的事情熟视无睹,比作“瞎子死了儿一样”。@不善言辞寡言少语者,比作“搊起瞎巴说不到一句话”。@事冇办成,不愿担当,另寻借口的人;被讥笑为“人冇得用怪得悲冇得缝”。对闭门造车,少有作为,却爱夸耀的干部;被戏谑为“才高八斗,着墨如神”。
二是奚骂:@过于吝啬,被奚骂为:“算so得很”、“几算so的”、“数巴儿毛的”、“吮so卵鬼儿”。@小偷小摸者,被奚骂为“手脚不好”。@算不清楚账的人, 被奚笑为“二五八当”。
三是夸张:@吹牛悲咵落了下巴档的,这叫“一个鱼油十个脬”;@做事蛮多令人佩服,就夸他“今天做了一片山”;@被欺瞒在外不知内情,自嘲为“黑麻一囱炭”。
四是联想:@眼见出勤不出力,联想“南无(na mo)大家混”;@讨厌过于精明,联想“老板的心打榨的楔(jing)”;@这般两厢情愿,联想“一个要补锅来一个锅要补”。
更多是张口便成,信手拈来。生动活泼,朴实无华。巧用某字,搭配组合,金词成串,妙语连篇。如:@“一”字组词,一捺如是。“一码堆”→一大dai堆;“一拢堆”→聚一起;“一片山”→做事很多;“一挪nuo肩”→动作快捷;“一抹乌”→很脏;“一抹殃”→很乱;“一塌酱”→腐烂不堪;“一塌糊”→混淆不清;“一塌脓”→糊脂巴釉;“一塌歪”→东倒西歪;“一塘光”→满地是水;“一趟桨”→一气呵成;“一个鱼十个泡”→谎话连篇;“一个呵两个笑”→皆大欢喜;“一个窑里货”→一丘之貉;“一个罐里酱”→关系难脱;“一个要补锅来一个锅要补”→各有所需,两厢情愿。@“好”字搭配。好事连连。“好姐(zia)”→年轻、漂亮;“好佬”→本事多,有能耐;“好过”→优裕,舒适;“好顺”→和睦,恩爱;“好发了”→完整无缺;“好得熬”→本来就好;“好得不得了”→实在好极了;“好一好了”→将要完成。广济方言中这种灵动活泼的“花言巧语”多的是。上举两例,可窥一斑。
(三)从构词底蕴看---深厚宽阔
一是源于日常的生活经验:@捷足先登,被称作“后搭船儿先上岸”;@消极
被动,被骂为“八方石磙搊一下动一下”;@忙乱无暇,戏称作“日(yi)里走四方夜(ya)里补裤裆”。
二是源于丰富的社会实践:@代人背冤枉名声,被称作“别个吃肉我提草䌁”;@自高自大、颐指气使,被骂为“鼻孔眼儿朝天长”;@脸皮忒厚,不知羞耻,被称作“不晓得丑几多钱一斤”;@话说得乖巧,做起来狗屁不如,被骂为“婊子嘴”;
@趋炎附势,攀附权贵,被斥骂为“呵卵脬”。
三是源于家乡的历史文化传承:@上世纪20年代,著名的“五卅运动”也波及广济,广济学界掀起了“抵制日货,爱用国货”运动,学生市民清扫当时的日货“得罗”牌胶鞋,推崇国货“箭”牌胶鞋。掌故成词,从此至今“得罗”就成了“差货”的代名词。@《宋关佑打粮房》:广济县采茶戏著名剧目,歌颂大金人宋关佑率民抗粮起义,开仓济贫,反抗官府压迫,为民请命的精神。@《张朝宗告经承》:广济县文曲戏著名剧目,取材于清代乾隆年间发生在广济县的真实故事。讲述了私塾先生张朝宗不满乡绅周克士苛收租税,欺压百姓,毅然挺身而出,为民请命的故事。广济县地方戏大多以广济本地故事为题材,语言通俗易懂,唱词说白融入了大量的方言俚语,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
(四)从特殊词类看---别具一格
1、代词  代词的读音与普通话相比显得特别。人称代词 我wo、你ni、他ta,广济方言读成 我eo你en他he。前人无奈,用同音字替代,搞成“鹅、摁、渠”,很是别扭。指示代词 近指为“这”(le勒)、“那”(la辣),远指为“兀”(wu).还有“这里”(leli)、“那里”(lali)、“兀里”(wuli);“这样”(leyang)、“那样”(layang)、“兀样”(wuyang).            
2、副词 用“够” 放在动词前面,表示持续,有时还加“一”,表示更甚。如:“李乡长作报告够一讲的”。用“一下(ha)”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前作为范围副词,表示“都”“全”的意思。如:“他(he)几个一下(ha)来了”(他们都来了)。感叹词里用“好”“几”代替副词“很”“多么”,如:“桂花好香”、“邓丽君演唱的《小城故事》几好听的”。
3、助词 “起的”用于动词之后,相当于时态助词“着”,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如:“他吃起的”(他正在吃)。“啰”(lo)相当于普通话里时态助词“了(le)”,表示动作完成。如:“会开完啰”,(会开完了)。“啰”“了”义同音近。
4、量词 广济方言中量词很有意思。物量词,“吃一火(hu)烟”,吸烟用火(hu),就用“火”计数。 “做一肩生活”,以肩负重担来衡量,就以“肩”计数。“一著菜”,筷子古称著,就以著计数。动量词,以大致的时间计数,如:“他挨了一餐骂”。
5、方位词 里边称“黑沿”,外边称外沿;左边称“小手边或反手边”,右边称“大手边或顺手边”;上面称“更上”,下面称“(du)里”。
6、语气词 用“不”代替普通话里“吗”,如:“你(en)去(qi)回不?”(你回去吗?) 用“弎san”代替询问语气助词,如:“你去不去弎?”、“他来不来弎?”
7、倒装词 在广济方言中,一些双音节的词,与普通话相比,前后倒装,其义不变。如:要紧→紧要,地道→道地,月亮→亮月,热闹→闹热,忌妒→妒忌,回去→去回,应该→该应,健忘→忘健(忘记),太癞→癞太(太脏)。
三、句法
1、双宾句式
2、被动句式
3、比较具式
4、处置句式
5、状语后置
6、宾补颠倒
7、特殊补语
四、特色
广济方言精深厚重,涵盖内容广泛,涉及日常生活、乡风民俗、农事经验、为人处世等方方面面;表达形式多种多样,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善用比喻,贴切风趣,有滋有味。
1、日常生活
“吃”,广济话读“qi”,保留了唐音宋韵的读音。吃早饭称“过早”,吃中饭叫“喝茶”,吃晚饭称“过夜(ya)”。“茶么时”就是吃中饭的时候。“穿”,读“cuan”,外出要穿得“抻(chen)敨(tou)”(平直挺拔),必须留一套新衣裳“出人情”。“住”,读“zv”,正厅叫“堂屋”,宿舍叫“厢房”,灶下(ha)称“边厦(sa)”。“行”,穷人“酷起来走”,富人坐车(ca)轿。白天叫“日(yi)里”,晚上叫“夜(ya)里”。上午称“上昼(zu)”,下午称“下(ha)昼(zu)”。天亮嵌(kan)齿(ci)门要打开,堕黑大门要“关严(ean)”。左边称“反边”,右边称“顺边”,(中国传统文化尊“右”。右为尊,左为婢,右为大,左为小,右为顺,左为反。)。上面称“更上”,下(ha)面称“窦底”。询问什么时候了?即问“么门早儿了?”。嫌挨的时间太长了,就说“么年间了。” 离原定的时间还相差甚远,就讲“冇说八十几”。“那么早儿来”,是正话反说,责怪来迟了。“够事经历”是厌烦费时太长。繁忙得很,叫“忙得做跶”、“忙得做吼”。喜得手舞足蹈,叫“喜得脚踭(zheng)打屁股砣”想方设法时,称“法儿想尽了,符儿打沕(mi)了”。没有准备,措手不及,称“临时抱窠(ke)”。屙屎屙尿称“解(gai)手”,实为解“馊”,用谐音字“手”来替代,以示文雅。畜生交配,称为 “介(gai)子”,鸡鸭交配,称为“打水(fv)”.这种屄屄卵卵的事,却不用肮词脏语。见人学样、经不住诱惑的人,被讥笑为“见人屙屎喉咙痒”。有些人外出才几天,回来后,就“这个”“那个”的,被讽刺为“江西骡(lo)子做马叫”。(据说骡子是马与毛驴杂交而生的,其叫声非驴非马。)人暗自琢磨思量时,称“悄磨量儿”,用魔幻、意想不到的手段搞恶作剧的人,称“俏魔鬼儿”。青年伢(ea)儿要“乾教”,乾教者,朝乾夕惕,孺子可教。即教育伢(ea)们要自强不息、勤奋谨慎、不得疏忽懈怠。“贫者穷,一条龙”,“富者穷,一塌脓”。“穷得发寒颤”,喻指饥寒交迫,“穷得卵子打流”,喻指衣不蔽体。下雨天走黄泥巴路滑到了,称路“跐(ci)飚(biao)”了。方便就手、环境安逸的处所,称作“赐就”,即上天赐给的好处所。人被困在极端恶劣的逆境之中,称作“束劣”;人陷入非常糟糕被动的局面里,称作“陷(han)了(liao)”.穷讲究,爱打扮,人称“呀咦哟(yo)”;别人不顺,幸灾乐祸。心里唸着“呀八嘻”,这种心态要不得。做事犹疑不决、朝三暮四,被斥为“屙尿捉不住凼”;遇事因循守旧、婆婆妈妈,被讥为“屙尿要过箩筛”。贪玩至极、忘乎所以,被骂为“玩得不晓得家(ga)婆姓么氏”;宠爱至极,忘乎所以,无奈是“捥(wan)在手上怕低啊(dia)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人民公社时期,人们出勤不出力。“南(na)无(mo)大家混”;改革开放后,人们“酷起来读书”、“酷起来做事”,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2、乡风民俗
腊月二十八,家家“还年福”。大年三十夜(ya),“守岁”来年发。初一到初十,贺岁互“拜年”。晚辈拜年“挈(qie)礼包”,红纸糖包像条船。京豆麻片或糖果,礼轻情重不能免。新春接客请长辈,称作“出访”讲体面。元宵称作“正月半”,“耍龙、观灯、采莲船”。“挑着花篮打镰枪”,“浪子踢球”劝人善。年中着重两大节,“东午”“东秋”冇听说?只怪不识字,音错字就别。端午节,吃发粑,发财发旺发发发。中秋节,月饼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年前外甥“辞年岁”,年中女婿“送两节”。三月三,有讲究。“地菜煮鸡蛋”,“米粑”“芥(gai)菜”香,吃了不长疱(bao)和疖,消灾祛毒体健康。七月半,烧包袱,怀念先人不忘祖。金黄冥钱一叠叠,列祖列宗多享用。结婚成家,人生事大。媒婆介(gai)绍,只当传话。女方家长,实地考察。民间称作,去(qi)“访人家(ga)”。大哥娶妻“接(zie)马马”,姐(zia)儿出嫁“到人家(ga)”.上轿之前要“哭嫁(ga)”,养育之恩须表达。洞房花烛“做大(dai)人(in)”,“新嫂房”里乐融融。“新婚三日(yi)无大(dai)小”,闹婚陋习决不行。女人怀孕叫“窾(kuan)犊(du)”,妊娠呕又吐,坊间称“嗨犊”。妇女分娩叫“豢(kuan)儿”,接生竟是“捡生婆”。(俗称捡来的伢儿好豢些)婴儿满月酒要请,家(ga)婆光临“送祝米”。伢(ea)儿周岁要“抓周”,预测将来有出息。家有一老是一宝,岁岁重阳天难老。老人耳朵不好用,冇懂说懂“啰嗹懂”。国人忌说死,“走了”即去世。若讲文雅点,驾鹤奔西去。民间办丧葬,称作“白喜事”。出宾之际,女人“哭丧”,民间戏说:女儿哭,伤心至极,又是鼻脓又是泪;媳妇哭,虚情假意,毛巾蒙脸装抽泣。男伢“俒(kun)八”称“龟儿”,姐(zia)儿“破八”叫“鳖甲”。青头郎,真闺女,皮冇破,血冇出。细伢发性“打滚缠”。“猫儿屙屎自家(ga)壅(ong)”(丑事不外扬)。稀有之物——瑞器儿,身后之物——牵纪儿。
3、农事经验
广济方言一些词语既反映了农事经验的结晶,又体现了口语表达的精炼与活泼。如:强调水稻插秧抢季节的重要——“千犁万耙不如早插一夜(ya)”;棉田管理必须重视——“棉锄七到白如银”;改良土壤有好处——“烂泥田里掺点沙,好如洋糖蘸糍粑”。还有:“小麦不要粪,八月土里困”;“庄稼不按节,恐怕累死血”;“芒种火烧天,夏至雨连连”;“正月东走西窜,二月抛藤扭索,三月犁耙水响,四月先生脱脚”。如此等等,举不胜举。
4、为人处世
为人之道,诚信在先,“说一不二,雷打不动”。相互之间处事,“一是一,二是二”,“当面鼓,对面锣”。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包容,“嘣七嘣八”,搬弄是非,令人憎恶。积德行善的事,多答“中嘴”,助上一臂之力。干涉别人主意,“破嘴做翻”缺德遭恨。慈善为本,多做好事,“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世态炎凉,人情冷漠,得了资助“还不领空卵情”。为人正直,敢说直话,“斫(zuo)竹不怕响动”;明知不对,少说为佳,辩称“不吃羊肉不惹膻(san)”。“实打实的”“酷起来做事”,此乃勤劳本色;“鬼火窜背,懒懒洒洒”,必定遭人不齿。得人之助,借人之物,定要言谢,称为“劳您(lao nin)”(“劳驾您”了的速读。)做人要光明磊落,言出必行,“一句话打一个洞”,做事要稳妥严谨,“把稳着色”,达到一丝不苟。
5、多棱镜头
广济方言,涵盖面广。多棱镜头,无限风光。各色人物,粉墨登场。叹为观止,生动形象。这个姐(zia儿)--“嘿嘿哒哒”,眉清目秀,楚楚动人;那位大(dai)哥--“黑麻漆哒”,五大三粗,“牛拉不动”。木讷实诚的人--“搊起哈巴说不到一句话”,油嘴滑舌的人-- “咵七咵八”,“瞎屄一攞碗”。勤劳实干的人--总是埋着头,“酷起来做事”;“懒懒撒撒”的人--“八方石磙搊(chou)一下(ha)动一下”。“侗(tong)过了心的人”--称“百猪”,“灰面糊甲鱼”的人--叫“百六九”。贪得无厌、漫天要价的人--“叭着嘴来要”。劣性不改的人--“麻蝇断不了屎缸路”。不讲诚信的人--“翻眼(ean)睩睛”。巧舌如簧的人--“说得花儿一蹦”。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相互之间,好“打尴尬”。自以为是,单立独行,“不好过伙(hu)”“搁不得人”。“悬天舞地”的人--浪荡轻浮,“扬舞弄神”。瘟毒阴险的人--笑里藏刀,但“乌龟上树屁眼(ean)心儿都看到了”。能力不够、事冇办成的人--不查自己,却怪别人,被讥笑为“人冇得用怪屄冇得缝”。气急败坏的人--“脚骤蹬痰(can)骤喷(fen)”;“翘架(ga)榫(sun)”的人--鸡蛋里挑骨头,好作梗。精于算计的人--“头毛杪(miao)都是空的”;不识抬举的人--“狗儿坐轿”往下跑。“咵屄”的人--喜说大话爱吹牛;“嗻(zhe)屄”的人--总说坏话来伤人。嘻嘻哈哈的人--嗬乐形儿;别无能耐的人--“活老鸹吃死黄鳝”。使坏的女人--叫“丑屄”;下流的女人--叫“侱(cheng)屄”.令人讨厌者--“臭狗屎”;挑拨离间者--“搊chou嘴婆”。东游西荡、不务正业者--“寻死窜魂”;颇有心计、不事声张者--“沁头鸡”。说话不看场合不讲分寸--“杵头杵脑”的家伙;不识好歹的人--“识卵不识赇”。小偷小摸的人--手脚不好;语无伦次、东扯西拉的人--“十八扯(ca)”。不讲原则、非常随便的人--“徐先儿”;无事生非,爱挑事端的人--“挖窟窿生蛆(ci)”。呆板固执、不知转圜的人--“咬(eao)个卵鸡胯换不落”。寡言少语、低眉顺眼者----咵为“有嘴冇面”;快嘴多舌、口无遮拦的人--斥为“快嘴冇帘”。如此等等,不胜枚举。总之,广济方言词语既接地气、朴实无华;又有文采,妙趣横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广济方言绵延不绝,历久弥新。透过这道方言之窗,我们不仅能听到千年广济历史回响,更能预见未来武穴成就辉煌。当一方水土承载着每一代人的记忆与情感时,方言就如同一道文化的火炬,照亮我们前行的大路,燃起我们恋乡的深情。让我们用心聆听自己的方言 清纯诉说自己的方言,为这座文化长廊不断地添光加彩。
(注:行文中打引号的词语属广济方言内容)
2025年3月15 日  栖贤园


责任编辑:刘进军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