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讯(记者刘畅、实习生潘雅芳、通讯员黄家玉、王益川)“快来,这里有人受伤了!”3月19日,武汉市春笋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厂区内白色高压蒸汽喷涌而出,热浪灼人,现场工作人员有人倒地。
疏散人员、关闭主蒸汽管道、抢救伤员、查看设备损坏情况……头戴安全帽、身着蓝色制服的应急抢险人员疾步跑进化工厂房。一系列应急措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这其实是当日武汉市市场监管局举行的“武汉市建材类蒸压釜应急演练”活动。全市多家建材类蒸压釜企业负责人到场观摩。
蒸压釜是一种体积庞大、重量较重的大型压力容器,主要用于高温高压环境下对材料进行蒸压养护,如加气混凝土砌块、灰砂砖、煤灰砖等建筑材料,武汉市现有20多家建材类蒸压釜企业。大型压力容器一旦出现隐患,有可能引发高温气体外泄、容器爆炸等恶性事故。
活动现场模拟8号蒸压釜体外的转汽阀垫圈破损,蒸压釜内热气喷出,致使一名安全员胳膊烫伤。事故发生后,工厂负责人立刻组织现场人员疏散,将伤者紧急送医,安排设备维护组排查机器故障。经过检查,维护组关闭8号蒸压釜转汽阀,并打开蒸压釜放空阀排气泄压,设备最终恢复正常。
“应急演练整个过程处置有序,达到了预期目的。”武汉市特检院应急处置与风险检测部副部长黄志镕表示。他同时指出,演练遗漏了向当地监管部门汇报的环节,且人员操作不够熟练,希望企业在今后加以改进。
“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关系到市民生命安全,容不得丝毫差错。”面对可能存在的设备老化、人员操作不熟练等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武汉市近年来加大对高压容器的监测和应急处置力度。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起覆盖全市制造企业和医疗单位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