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中央八项规定自2012年12月出台以来,以短短600余字的“小切口”撬动作风建设的“大变革”,已成为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标志性成果。十二载砥砺深耕,八项规定精神已融入党的肌体血脉,成为重塑政治生态、凝聚党心民心的关键力量。站在新征程上,深入贯彻八项规定精神学习不仅是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内在要求,更是以优良作风护航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从整治“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到破除“文山会海”“过度留痕”,八项规定以问题为导向,通过“一个节点接着一个节点抓、一个领域接着一个领域推”的钉钉子精神,将作风建设从“治标”推向“治本”。近年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的数量逐年下降,但监督执纪力度却在持续增强,这印证了“越往后越严”的治理逻辑。中央八项规定以看得见的实效重塑了党群关系的信任纽带,让“干部有了精气神,百姓做事有了主心骨”。
尽管如此,“四风”问题的顽固性与反复性依然不容忽视。当前,违规吃喝披上“商务宴请”外衣、形式主义借“数字化”外衣还魂、官僚主义以“痕迹管理”变异等新问题不断滋生,一些基层干部反映“App打卡、微信群接龙占用大量精力”,折射出形式主义向“指尖”蔓延的隐患。这些现象警示我们,作风建设如逆水行舟,唯有通过持续学习强化思想自觉,才能防止“疲劳综合征”,避免“破窗效应”。
深化八项规定精神学习,需坚持“三个结合”:一是与制度约束相结合。要将八项规定精神要求细化为可操作的制度规范,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明确标准,才能以“铁规矩”压缩权力任性空间。二是与文化熏陶相结合。通过警示教育、家风建设等方式,推动党员干部将“清正廉洁”内化为价值追求,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三是与发展需求相结合。作风建设最终要落脚于为民服务实效,将“改进调查研究”转化为为基层纾难解困的“政策包”,坚持“四下基层”工作法,深入开展“一下三民”实践活动,以作风建设推动生产力不断发展。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深化学习,既是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更是凝聚复兴伟力的战略工程。新征程上,唯有以“永远吹冲锋号”的清醒,将八项规定精神转化为党员干部的“内在基因”,方能以作风之变引领发展之变,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
(湖北日报通讯员 朱攀)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