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李奇龙)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基层干部,不仅要高瞻远瞩谋全局,而且要脚踏实地,把实干精神融入支点建设中去。“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中的箴言道破了成就事业的真谛,实干精神作为连接理想与现实的关键齿轮,正在新时代的壮阔征程中迸发出澎湃动力。
以历史为镜鉴,汲取奋进力量。翻开中华文明史,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和经验。基层干部在助力支点建设中,应善于从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镌刻实干的烙印。正如王阳明所说:“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当代中国的支点建设同样闪耀着实干的光芒,深圳从渔村到都市的蜕变,不是源于空泛的构想,而是来自“三天一层楼”的建设速度;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的奇迹,不是来自图纸上的完美线条,而是来自数万建设者七年如一日的匠心雕琢。这些实践印证着一个真理“支点建设的历史坐标,永远标注在实干者的脚印里。”基层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基石,身处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最前沿,在助力支点建设中肩负着重大使命,需找准发力点,勇毅前行。
以学习为先导,提升能力素养。“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支点建设涉及经济、社会、生态等多个领域,对基层干部的能力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基层干部要将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和精神追求,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一方面,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坚定理想信念,确保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支点建设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另一方面,注重业务知识学习,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最新的政策法规和发展理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工作中做到游刃有余,为支点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以实干为根基,推动政策落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支点建设的各项政策和任务最终都要靠基层干部去落实。基层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实事求是,真抓实干,不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实际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政策落地提供科学依据。在推动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中,要勇于担当、积极作为,遇到问题不推诿、不扯皮,主动想办法解决。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工作落实,一锤接着一锤敲,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为支点建设添砖加瓦。
以创新为驱动,激发发展活力。“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支点建设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基层干部要敢于突破传统思维定式,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新路径、新方法。要结合当地实际,挖掘特色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要创新社会治理模式,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同时,要鼓励群众参与创新,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通过创新驱动,为支点建设注入新动能,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以服务为宗旨,增进民生福祉。“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支点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基层干部要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要加大对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领域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只有让人民群众在支点建设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为支点建设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助力支点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基层干部以学习为先导、以实干为根基、以创新为驱动、以服务为宗旨,勇毅发力、久久为功。基层干部携手共进,在支点建设的征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壮丽篇章。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