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人工智能协助揪出她失眠的“元凶”
湖北日报 2025-03-19 19:04:37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龙华 通讯员 彭锦弦 陈有为

3月18日凌晨2点,26岁的陈梅(化名)因长期失眠再次打开手机搜索“如何快速入睡”,屏幕上跳出的“睡眠不足增加糖尿病风险”让她心头一紧。天亮后,她便迫不及待地挂好了医院睡眠门诊专家号,期待能找到“元凶”,跟失眠来一次彻底了断。

陈梅通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睡眠门诊首次问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朱云。“半夜打鼾,打着打着就觉得一口气上不来。”满面愁容的陈梅向朱云自述症状。近半年,她打鼾、憋气的症状严重加剧,白天精神差,坐着都能睡着。

“她的咽腔被堵塞,气道也受到严重压迫,是引起打鼾和憋气的主要问题。”根据陈梅既往的检查结果,及其体重指数(BMI)达到35,朱云初步判断,她可能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肥胖合并的多种代谢性问题,若要给予她最精准的治疗,还需多学科协同诊治,明确病因。

朱云迅速联系专家准备19日会诊,同时,他建议陈梅先进行系统的睡眠监测,辅助精准诊断。一听到睡眠监测,陈梅表示出不解。朱云解释道:“你只需要把调试好的小椭圆盘贴在床头,再戴上手表和指夹,轻轻松松在家睡一觉,就能完成一次完整的睡眠监测。”

当晚,陈梅把监测仪的毫米波雷达探测AI设备贴在床边。经过一夜后,陈梅的夜间血氧、呼吸频率、呼吸事件、体动等已传输回医生的电脑中。这套协和医院参与研发的AI便携式睡眠监测系统仅用时10分钟就给出了一份分析报告:从手术指征评估到认知训练计划,全部通过AI算法生成。

19日的MDT会诊中,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熊念、综合科主任医师何平、口腔科副主任医师韩俊等多学科专家,结合AI监测结果,明确了陈梅的病因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随后,从药物治疗到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从营养摄取到运动康复,专家们为她制定了详尽的治疗方案。

睡眠门诊负责人熊念教授介绍,睡眠门诊针对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作性睡病、不宁腿综合征等各类睡眠疾病及共病可进行全面评估,可开展多导睡眠图、体动记录仪等多种睡眠监测检查,为患者制定系统性、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并进行睡眠认知行为治疗、物理治疗、麻醉睡眠疗法,睡眠相关呼吸疾病手术、正压通气治疗、口腔矫治器、中医针灸等多种治疗方法。

19日上午,协和医院在“健康睡眠,优先之选”2025年世界睡眠日主题活动中,还开展了多学科免费会诊、患友交流、AI睡眠监测、治疗设备等体验活动。

湖北省睡眠研究会理事长、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王涛表示,优质睡眠是人体天然的“修复工程师”。人在深睡时不仅可促进细胞修复,还能抑制“饥饿素”分泌,减少血压波动、提升胰岛素敏感性。睡眠障碍看似只是影响休息,实际上隐藏着诸多健康危机,不可忽视。

协和医院党委副书记孙晖介绍,医院秉承以患者和疾病为中心的理念创立睡眠门诊,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是发挥强大合力进行的有益探索。今后,医院将加大人工智能融合,深入探索专病中心建设,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优质全面的服务。

责任编辑:陈玉萱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