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武当山建筑名称初探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03-19 23:33:13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谭建国)“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明代诗人洪翼圣在《武当道中杂咏》里留下的这一绝美诗句,宛如一幅细腻长卷,将武当山道家建筑景观的恢宏磅礴与丰富多样生动展现,让人仿若身临其境,心驰神往。武当山坐拥九宫、八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这些建筑的命名并非随意为之,而是依据庙宇的规模大小、级别高低以及功能差异来严谨分类。

如今,道教、佛教等宗教信徒进行修行、讲经、法会等宗教活动的场所常常被大家笼统地称作“寺庙”,但在古代,宫、观、庵、堂、庙、寺这些场所的功能和名称有着极为严格的规定和明确的界限,不可随意乱用。那么,他们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区别呢?笔者通过查阅资料、调查了解,并结合自身见解,对这些名称的源流进行了浅陋梳理,分享给大家仅供参考探讨研究。不过,由于自身学识有限,内容或许不够准确全面,衷心期待各位读者不吝赐教,批评指正 。

“宫”,在穴居野处的时代,指的就是洞窟。其字形外围像洞门,里面的小框框如同彼此连通的小窟,是人们居住之所。在古代,“宫”是对房屋、居室的统称,秦汉以后才专门用来指代帝王的住所或游乐的离宫,后来也用于称呼神仙居住的地方以及道教庙宇。武当山有太和宫、南岩宫、朝天宫、紫霄宫、五龙宫、遇虚宫、遇真宫、清微宫、静乐宫等九宫,是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庙宇,大多保存得比较完好。佛教寺院也有使用“宫”字的,比如雍和宫。

“观”(觀),读作guān时,本义为观察、察看。后来成为道教庙宇的专用名词,读音变为guàn,即“道观”。这种由读音变化而致词性变化的现象在汉语中也非常常见,类似的如有“钉”、“扇”等字。道观最初是用于观测天象,思索天人合一思想的地方,同时也包含内观自省之意,道人通过观察天文星象的变化来“悟道”。西汉帝王对道教非常推崇,由此将悟道场所称为“道观”,为道家所专用。武当山有真武大帝出家修行的第一站太子坡,原名“复真观”;琼台有“上观”“中观”“下观”,目前保存完整的只有“中观”了,传说是真武大帝受封的地方;南岩有供奉太上老君的“太常观”;还有“八仙观”“龙泉观”“回龙观”“元和观”等。这类建筑等级规模一般小于“宫”。

“庵”,旧时多是由茅草搭建而成的圆形草屋,通常是道人或修行者的隐居之地,用于打坐或冥想。到了汉朝,因佛教的盛行,庵也开始成为了佛徒尼僧住居的庵堂。此后,逐渐演变成为了佛教女子出家行佛事的专用建筑的统称。旧时文人也常将其用作字号或书斋名,比如老学庵、影梅庵。武当山有些小庙也称作“庵”,如“回心庵”“冲虚庵”,一般位于山区或自然环境中,远离闹市,规模较小。

“堂”,指高于一般房屋的建筑,其中高大的堂即为“殿”,也指正房或高大的房子,如堂屋。汉朝以前称作“堂”,汉朝以后称作“殿”,到了唐朝以后,臣子的居所不再称“殿”。在古代,“堂”是众人可以聚集的地方,用于祭献神灵、祈求丰年。后来,官吏审案办事的地方以及署事的官吏也被称为“堂”,像大堂、公堂、堂官。“堂”的使用范围较为宽泛,武当山的庙宇中也有称“堂”的,如“老君堂”,一般是道众商议事务的地方。

“寺”,在东汉时期是官署名。例如太常寺,是古代掌管宗庙礼仪的官署;鸿胪寺,大致相当于现代的礼宾司,负责接待外宾。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国,西域僧人用白马驮经而来,最初停驻于鸿胪寺,于是便取“寺”为名,创建了白马寺。自唐朝以后,佛教出家人居住的地方被称为“佛寺”,而伊斯兰教徒进行礼拜、讲经的场所则称作“清真寺”。而今,“寺”成了是佛教或道教信徒进行修行、讲经、法会等宗教活动的场所;在佛教传入后,它却逐渐成为佛教建筑的专用名词。

庙则更多承载民间信仰和祭祀活动,如祈福、还愿、求子等。

“庙”,最初是人们供奉、祭祀祖先的地方。古代制定了严格的宗法等级制度,《礼记》中载:“天子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古代的平民百姓是没有资格立庙的,必须是拥有一定官职,活着时做出大事业大贡献,死了才有资格进庙受祭祀。由于道家和儒家源自本土,其活动场所存在祭祀祖先的功能,所以能够称“庙” ,而佛教作为外来文化,其场所不能用“庙”来称呼。如今,武当山的道长都习惯称自己“住庙”,自有一定渊源。

另外,道教场所还有称“府”的。“府”,原本是储藏文书或财物之处,后来国家行政机关办公场所也被称作“府”。历史上,道家和儒家的活动场所曾履行过一定行政职能,所以也可称为“府”,像天师府、孔府便是如此,但佛教场所不能用“府”。(作者单位:武当山特区公安局)

责任编辑:许应锋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