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鲍俊璇、舒文昱、陈焯)为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书记“头雁”引领作用,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江岸区扎实开展社区(村)党组织书记“开年一件事”工作,组织全区138名社区(村)党组织书记聚焦民生关切精准破题,以“开年即奔跑、开局即实干”的奋进姿态,迅速掀起实干热潮。
纾解“烦心事”,畅通民生堵点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江岸区各社区(村)党组织书记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将治理“绣花针”对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实干担当疏通基层治理“毛细血管”。新村街道盛锦社区党组织书记以“开年一件事”为抓手,聚焦新江岸一村侧路树木安全隐患问题,组织党员骨干、网格员开展“树患大排查”,邀请区园林局专家勘查后,制定“一树一策”方案,聚焦采光受阻、枝干倾斜等5类问题,采用“云梯+人工”分层修剪法,精准修剪11处问题树木并及时清运,实现“修冠不毁形、除险不扰民”。修剪后的街巷重现“阳光走廊”,居民张大爷连连点赞:“家里亮堂了,心里更敞亮了!”丹水池街道丹北社区党组织书记在走访中发现,外卖高峰期门禁拥堵、骑手车辆鸣笛容易引发矛盾,社区党委以“开年一件事”破题新业态治理难题,牵头组织社区、平台骑手代表与物业公司开展“三方恳谈”,协商推出了高峰期优化门禁管理、划定错峰停车区、建立常态化沟通平台、开展文明配送宣传等4项硬核举措,签订《双向行为公约》,宣读“牵手行动”倡议书,让物业保安化身“配送导航员”,骑手变身“流动网格员”,昔日的矛盾双方转化为共治力量。从“被动应对”到“主动破题”,社区基层党组织用“红色纽带”连接民心,用看得见的变化、摸得着的成效提升群众幸福成色。
筑牢“安心事”,守护万家灯火
安全是最大的民生,江岸区各社区(村)党组织书记坚持底线思维、强化源头治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筑牢平安防线。花桥街道望才里社区党组织书记以“开年一件事”为契机,“堵疏结合”破解望才里14栋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题。社区党委发动网格员逐户普及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知识,联合环卫部门、物业公司开展“扫雷行动”,对易燃杂物和违规飞线进行彻底清除。召开“居民议事会”,制定车棚改造方案,积极“疏”解居民充电需求,引入智能充电设备,构建“过载自断、烟雾报警、云端监控”三重防护体系,让科技为安全加码。建立“网格员+志愿者”巡查机制,以“绣花功夫”管好车棚“一亩三分地”。球场街道货捐社区党组织书记关注到不少居民家中存在消防设备老旧问题,将实施“平安家园守护计划”作为“开年一件事”重点攻坚。利用7个网格群每日推送防火视频,开展5场专项活动,覆盖200人次。同时,组织18人的“安全宣讲团”敲门入户发放《家庭防火手册》,并讲解燃气泄漏处置等安全知识。针对独居老人、困境儿童等五类重点群体建立“红黄蓝”三色档案,为17户重点家庭安装智能烟雾报警器,同步完成电路检修、更换老旧插座等“六个一”服务,独居老人张大爷感叹:“报警器能远程通知社区,女儿在外地也安心多了”。从“堵疏结合”到“科技赋能”,社区基层党组织以“守土尽责”的担当为群众撑起安全“防护伞”,让万家灯火映照出平安江岸的幸福图景。
办好“暖心事”,托举民生幸福
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江岸区各社区(村)党组织书记聚焦“一老一小”等重点群体,用暖心服务编织民生保障网,让城市治理更有温度。四唯街道六合社区党组织书记聚焦银发群体“老有所学”的愿景,将社区老年大学春季班开班作为“开年一件事”重点推进。联合江岸区社区教育学院开设声乐、书法、健康管理及智能手机应用四大精品课程,吸引百余名老年学员参与。通过点评式、观摩式、表演式、讲座式等教学方法,帮助69岁的钮阿姨实现从基础发声进阶至“以情带声”,80岁的秦奶奶在智能手机课堂上首次独立完成了“互联网就医”全流程操作。后湖街道同安社区党组织书记以“开年一件事”解锁巾帼共治新路径,携手“艺企乐”社会组织推出“巾帼巧手课堂”。引入工艺美术师团队开展手工、视频剪辑等“造血式”技能培训,助力全职妈妈实现居家创收。建立“巧手妈妈帮帮团”,通过作品义卖、积分兑换等,形成“学习——服务——成长”良性循环。首场活动就吸引了15组亲子家庭共创花束等作品,首批20件义卖作品已纳入社区微基金。从“银发课堂”到“巾帼工坊”,社区基层党组织以文化滋养精神家园,用技能培训激活内生动力,在“老有所为、青有所学、幼有所育”的温情实践中,绘就了全龄友好型社区的温暖画卷。
下一步,江岸区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头雁领航”激活“群雁齐飞”,推动基层党组织书记在为民服务中淬炼担当、彰显作为,通过“亮晒比看”晾实绩、群众评议验成效,让民生实事办理常态长效,奋力书写群众满意、治理提能的民生答卷,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