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湖北省黄石市瞄准特色产业做绣花文章——“土”里掘金 “龙”腾沃野(三)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03-17 12:59:14

编者按:3月15日,《农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湖北省黄石市瞄准特色产业做绣花文章——“土”里掘金“龙”腾沃野》报道,全面展示了近年来黄石在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成效,其中包含我市如何统筹资金资源推动五大重点农业产业链扩规提效的经验做法,《今日大冶》今日予以全文转发。

湖北黄石,历史上是一座被工人扛在肩上的城市,工业城市经济发展与乡村产业振兴的矛盾与困惑相生相伴。“六山三水一分田”的黄石,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66%,农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仅不到10%,如何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期的一道必答题。

“近年来,黄石市发挥区位优势,在传统种养业里‘淘金’,着力打造‘小特鲜、美精尖’,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大力推进水产、中药材、蔬菜、茶叶、水果五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实现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发展特色精品农业,解锁了链式发展‘新密码’。”黄石市委书记郄英才介绍。

一粒米、一颗果、一条鱼、一只禽,都是黄石积极探索当地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一组数据,令人振奋:全市水产养殖面积53万亩、产量26.81万吨,中药材种植面积10.15万亩、产量1.65万吨,蔬菜种植面积48.27万亩、产量98.16万吨,茶园面积9.02万亩、产量2100吨,水果种植面积24.23万亩、产量25.9万吨。另一组数据显示,2024年,黄石市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38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60家、增长26%,实现了3年翻一番,打造了一批农业头部企业,形成了乡村产业“新雁阵”。

下足绣花功夫,做好“土特”文章,支持能人回乡,应用先进技术,实现从“头雁”领航到“雁阵”齐飞,一批“达人”及龙头企业在各自领域发挥联农带农效应,黄石蹚出了一条工矿城市绿色转型、向农向新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

培育龙头——产业集聚,带动“土特产”闯出大市场

初春时节,湖北椿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种植基地上,生机勃勃的香椿树萌发出一捧捧鲜红的嫩芽,飘散着独特的香气。600平方米加工厂房内,生产线正加速运转,赶制着今年新春供应市场的香椿冻干、香椿酱等产品。

地处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大王镇西北部的贵湾村,位处低山丘陵地带,是长江、大冶湖、贵湾湖水流交汇之地。近年来,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和能人回乡创业,香椿产业在这里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香椿产业的从无到有,要从回乡创业的李祥兵说起。2017年底,曾任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广西地质勘查院百色分院院长的李祥兵回到家乡,斥资518万元,注册成立湖北椿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流转了山丘地800余亩,发展香椿产业。通过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湖北师范大学等专家团队在育苗、无性繁殖、穿插嫁接等方面的专业指导,目前公司已拥有矮化中华红系列香椿品种15个,公司通过“示范带动+农户种植+公司回收”的方式,辐射带动大王镇6个村种植香椿,总面积超过1600亩。

产业集群逐步壮大,带领大王镇的香椿品牌一步步走出了山窝窝。随着人们对于优质绿色农产品的青睐,“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模式大幅拓宽了销售渠道,大王镇香椿产品也被送往全国各地,“鑫椿缘”和“大王香椿”品牌也逐渐叫响了知名度。有了“香椿产业”基地,年轻人回乡创业就有了落脚点,公司与村党支部、驻村工作队共同成立香椿产业支部,帮扶32户脱贫户增收致富,每户年最低增收3000元,最高增收万元以上。

培育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近年来,在黄石市一系列政策、资源、资金的扶持培育下,一批龙头企业创立发展,带动了几大重要特色产业全面开花。

“爱媛28号付柑”示范基地上,柑橘即将进入成熟期

湖北爱媛二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付宝贵返乡创业30多年,迈入80岁高龄的他依然坚守在果园,培育优质新品种“爱媛28号付柑”,辐射带动发展“爱媛28号付柑”6万余亩,累计惠及农户1500余户,解决就业6000余人。近年来,该品种凭借香甜口感和出色品质在国内外农产品展览会上屡屡获奖。

金海女儿山白茶产业园位于黄石新港工业园区,通过大刀阔斧关闭煤矿,让昔日煤山变茶山、矿工变茶农。近年来,园区引进国内外知名茶企,建立“茶企+专业合作社+繁育科研基地+示范茶园+农户茶园”多层次产业体系,已成为鄂东南最大的白茶加工贸易和电商基地。目前金海白茶种植总面积已达2万亩,成为湖北省单体规模最大的白茶种植基地,发展起40多家白茶合作社,年产茶叶近30万斤,实现产值过亿元。

金海女儿山白茶产业园内,万亩白茶清香扑鼻

从2015年起,一年一度的金海白茶文化节更让万亩茶园增添了独特魅力。每年春日,各方游客纷至沓来,在闲逛春茶市集、观看文艺演出的同时,亦可感受乡村茶园的美好风光。“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繁荣兴盛。金海立足自身生态优势,加快推动农旅融合,已逐渐打造成为黄石独特的茶文化高地,为产业振兴注入了更多乡村文化动能。”黄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玲说。

随着白茶基地提升、柑橘规模种植、香椿深加工产业的逐个推进,如今金海女儿山白茶、湖北爱媛、大王镇香椿等多个“土特产”名片已在一众特色农产品中闪耀出圈,走上了“世界货架”。黄石市副市长徐丹娅在谈到政策驱动时表示,近年来,黄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品牌建设,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因地制宜出台了“屯鸟八条”“甲鱼七条”,加力加速打造“阳新屯鸟”“黄金湖甲鱼”“西塞鳜鱼”三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截至目前,全市已创建‘两品一标’农产品68个,阳新湖蒿、金海女儿山白茶等一批区域公用品牌获国家地标产品认证,‘金海白茶’‘殷祖白茶’荣获第二十九届武汉茶博会特别金奖,‘阳新屯鸟’获评第二十一届中国农交会最受欢迎产品,康之堂铁皮石斛、大王香椿等6项产品获第十七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金奖。”黄石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

谈及黄石市特色农业发展未来之路,黄石市委副书记、市长吴之凌表示,下一步将立足自身优势,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绿色化、品牌化和规模化发展;加强技术创新,探索科学高效种植模式,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强生态保护,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黄石是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的重要功能节点城市,伴随着农业产业链建设、公共区域品牌打造、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发展精品休闲农业等工作的扎实推进,黄石这座“点石成金”的工业强市,强化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正以昂扬的脚步在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的大道上感恩奋进、阔步向前。(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采访组)

责任编辑:张敏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