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唐宇杰 周章强)自松滋市财政局2025年度财政系统工作大会召开后,涴市镇财政所闻令而动,迅速锚定目标——2025年全镇村集体经济收入要达到550万元,其中4个村收入突破50万元,13个村收入突破20万元。为实现这一目标,财政所主动出击、积极谋划,深入各村与“两委”班子携手共探发展路径,成功开启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线“把脉”,精准勾勒发展蓝图。
“盘活闲置房屋和抛荒水面,是增加村集体收入的关键一步。”春节假期刚过,松滋市财政局便带领团队深入全镇17个村,与“两委”班子展开面对面交流。每到一处,他们都详细了解各村的资源状况、发展难题与潜在优势。
在红星村,松滋市财政局实地考察了一块约60亩的抛荒水面。这里曾是国营种渔场,因长期闲置、产权不清,附近16户居民自发养鱼,效益不佳且未交纳承包费。去年“三资”清理时,这类资源浮出水面。市财政局所长当即行动,向镇领导汇报并建议将水域管理权委托给村委会,再按规定公开对外发包。经过努力,该水面以每亩200元的价格成功承包,为村集体增收1.2万元。与此同时,丁家脑村闲置福利院、采穴垸村抛荒土地、魏家堤闲置小学等一批闲置资产资源,也在以多种方式被盘活利用。
“点子”变现,创新激发经济活力
涴市镇财政所注重创新驱动,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为村级集体经济注入新动力。他们提出“村民变股民”的创新思路,鼓励村民以土地、资金等形式入股村集体经济组织,共享发展红利。
此外,财政所还积极推动全镇土地流转,组织农业社会化服务,培育市场主体。全镇计划有序推进1.8万亩土地规模流转,重点培育4家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实现镇域农业社会化服务全覆盖。同时,发挥紧邻荆州城区的区位优势,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等方式,新增农业市场主体259家,其中专业合作社159家、家庭农场100家。
打好“组合拳”,激活乡村发展动能
为加强农村“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财政所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组合拳”,确保资源效益最大化。摸清家底,建立台账。对全镇村级集体“三资”进行全面清查,详细记录资产性质、用途和现状,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阳光操作,公开透明。推行“阳光三资”管理模式,通过村务公开栏、村民代表大会等渠道,定期公开“三资”管理情况,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规范流程,严格监管。制定《村级“三资”管理办法》,明确资金使用、资产处置、资源发包的流程和标准,杜绝违规操作;盘活资源,变废为宝。通过租赁、合作开发等方式,盘活闲置房屋、抛荒水面等资源,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数字赋能,提升效率。建立“三资”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资金、资产、资源的数字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透明度。
初显成效,乡村振兴前景可期
在镇财政所的积极推动下,涴市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已初见成效。截至目前,全镇已完成土地流转3000余亩,盘活闲置房屋10处、抛荒水面5处,新成立农业合作社5家、家庭农场3家,带动村民就业200余人。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