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19岁大学生患“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武大人民医院历时三个月成功救治,避免移植之苦
湖北日报 2025-03-13 20:00:33

湖北日报讯(记者曾莉、通讯员杨岑)“医护人员凭借专业治疗,助我战胜病魔!”近日, 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洪山院区血液内科病房,19岁的大学生周航(化名)向医护团队表达谢意。三个月前,因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命悬一线的他,如今已恢复血色,顺利进入康复阶段。

去年底,周航来到洪山院区血液内科叶柏新主任的诊室。询问病史得知,一周前,周航出现视力下降,眼科检查后考虑眼底出血。叶柏新主任初步体检后,敏锐察觉病情危急,迅速安排其入住洪山院区血液内科病房。住院后,检查结果令人揪心:患者血细胞严重减少,又有眼底出血症状,情况十分危急。

“患者当时面临严重出血和感染风险,必须持续给予血液支持治疗。” 叶柏新主任介绍,科室即刻启动紧急救治预案。通过及时输血,周航的症状暂时得以缓解。经诊断,周航被确诊为 “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这是一种骨髓衰竭性疾病,早期极易引发感染、出血、贫血等并发症。

叶柏新主任团队为周航量身定制个性化治疗方案,并反复强调规避院内感染及护理的重要性。血液内科李婵护士长为周航建立了从精细化院感防控到适时心理疏导 “全周期照护体系”。

“血液内科配备洁净的层流病床系统,执行严格的院感防护措施,最大程度降低患者感染风险。”李婵护士长介绍,治疗三个月来,处于免疫缺陷状态的周航未出现一次严重感染,这实属不易。

经过一个月的系统治疗,周航造血功能显著改善,粒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数量逐步回升至安全范围,骨髓复查也显示骨髓造血程度大幅提升,标志治疗方案成效显著。原本计划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方案,经专家组评估后取消,既让周航免受移植相关并发症之苦,又为他节省了二十余万元移植费用。

责任编辑:陈玉萱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