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杨岑、邓洲)一位28岁的青年突发脑干出血合并呼吸心跳骤停,生命垂危之际,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洪山院区多学科团队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保卫战。经过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麻醉科、呼吸科、康复科组成的MDT团队连续接力救治,最终成功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创造了生命奇迹。
2月8日清晨6时15分,120急救车呼啸驶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洪山院区。一名男患者突发剧烈头痛,20分钟后出现呼吸、心跳骤停,转运途中急救人员已实施持续电除颤及胸外心脏按压。急诊科主任吕菁君教授接诊时发现,患者已无自主呼吸心跳,血压无法测出。“立即启动高级生命支持!”医护团队迅速建立人工气道,实施持续心肺复苏,同时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10分钟后,患者恢复了自主心率,但意识仍未完全恢复。
“必须揪出元凶!”初步稳定生命体征后,医疗团队护送患者完成头颅CT检查,确诊为致死率47%-80%的脑干出血破入脑室。“脑干是生命中枢,微量出血就可能致命。”吕菁君教授解释,团队随即启动多学科诊疗(MDT)机制,为后续治疗争取黄金时间窗。
重症医学科侯果副主任团队7时30分接力实施亚低温脑保护治疗;10时通过绿色通道完成头颈部CTA检查;14时26分神经外科刘宝辉教授团队实施双侧脑室外引流术;术后呼吸内科陈宏斌主任定制抗感染方案……多学科救治环环相扣,患者生命体征渐趋平稳。
目前,患者已转入康复科进行神经功能训练,正向着回归正常生活的目标稳步迈进。3月9日,患者未婚妻向急诊科赠“妙手回春医德双馨 救死扶伤在世仙医”锦旗,并在社交媒体发文:“亲身经历才真正理解医护人员的伟大,他们是守护生命的白衣天使。”
据悉,洪山院区神经外科开展的脑干出血微创治疗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神经功能恢复率。该案例的成功,既展现了危急重症救治的“洪山速度”,也体现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标准化急救流程和多学科协同机制建设的显著成效。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