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刘紫瑶、王宇舟)3月5日,宜都市松木坪镇泉水垱村一片喜气洋洋,村民围聚在一起:“拿到红本本,这下心里可算踏实了!”村民李大爷摩挲着带有“松滋编号”的不动产权证书,笑得合不拢嘴。这块被松滋市环抱的宜都飞地——62户村民有了“户口”,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心病”。
泉水垱村一组地理位置特殊,虽隶属于宜都市,却位于松滋市境内,属于宜都的“飞地”。此前,因两地行政登记权限、政策标准不同、权属等问题成为政策执行盲区,加之两地信息共享不畅,群众办证地域认同度存在差异,村民房屋一直未能办理不动产登记,给生活带来一定的不便。
为解决这一难题,宜都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建“部门+镇+村”工作专班,主动对接松滋市局,积极化解跨区域不动产登记难题。面对历史遗留的权属缺失、地籍数据不全、跨区调档难等多类问题,两地经过10余次跨域会商,在省厅确权登记处的支持下,创新建立“飞出地+飞入地”协同机制。由宜都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落实工作经费组织开展房屋测绘和地籍调查,镇政府组织村组统一收集权属资料,松滋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完成地籍调查成果及测绘数据的审核入库,宜都安排专人统一对接松滋协助办理不动产登记。两局在处理遗留问题上,坚持“民生优先、分类处置、尊重历史、特事特办”为原则,实现了资料互享、成果互认、标准统一、群众认可,以两地“接力跑”取代群众“折返跑”,畅通了两地协同的办证渠道。
此次“飞地”不动产权证书的成功办理,不仅化解了群众不动产登记难问题,也为“当枝松宜东”区域协同发展积累了资源调查、审批和登记等方面协同办理的经验。下来,宜都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继续擦亮“都好登”不动产登记党建服务品牌,以过硬的工作作风、扎实的业务素养为支点建设提供最优的登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