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点击图片查看稿件详情↑↑↑)
黄石,近现代中国工矿业文明的摇篮,孕育了大批技术及管理人才,催生出现代商业文明。
从这里走出去的企业家,遍布全国各地。黄石楚商,成为一股不可小视的商业力量。
近年来,在乡情的感召下,在“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招牌和良好营商环境的吸引下,不少黄石楚商回到家乡投资。
据楚商联合会摸底统计,2021年至2024年,黄石楚商回乡投资项目152个,投资金额1400.52亿元,涉及新能源、医疗健康、制造业等领域,为黄石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杨富春 通讯员 丁元拾 李闰石
共叙楚商桑梓情
“楚商回归,共建支点。”省委省政府作出部署,黄石迅速行动,制定黄石楚商清单、项目清单、活动清单和责任清单,统筹抓好楚商回乡工作。
1月22日,黄石市委市政府邀请民营企业家、外地来黄投资企业家代表座谈。会上,华新水泥、劲牌公司、东贝机电、远大医药、振华化学、奥莱斯轮胎、新冶特钢、湖北优科、祥邦新能源等企业负责人畅所欲言,并对审批服务、政策支持、融资保障、市场拓展等提出建议。
紧盯春节“黄金档”楚商返乡过年之机,黄石市筹划新质生产力发展访谈暨招商引资开门红签约活动,120名楚商齐聚黄石,楚商大咖与专家学者围绕黄石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发展、未来产业规划进行深入探讨交流。
华新水泥董事长李叶青说,作为一家在全球14个国家拥有30家工厂的跨国企业,华新水泥根在黄石,这些年在黄石投资超过200亿元,占集团总投资的三分之一。深圳朗天医药集团董事长蔡翔说,最大的愿望就是为家乡带来一家优质的医药上市公司,落地黄石后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目前已有20多个医药批文,引进10多个独家中药品种,正研发一个国家二类新药和一个全球创新的靶向药。
各县市区纷纷行动,举办企业家新春联谊会:大冶市召开冶商回乡和返乡创业工作推进会;阳新县160多位阳新籍企业家参加新春座谈会;西塞山区在大冶特钢举办特钢沙龙活动;新港园区弘盛铜业、新兴管业、宝钢黄石等一众企业家共谋未来。
截至2月3日,黄石共联系楚商代表320余名,建立楚商信息库350余名,对40名重点楚商落实好“一对一”联系;组织推介活动13场,走访对接项目138个,签约项目68个,总金额896.7亿元。
异地商会搭平台
黄石分别在北京、上海、杭州、武汉、重庆、广州、宁波等地成立10家异地黄石商会,以商会为平台,促进黄石楚商沟通交流、整合资源、信息共享、联系乡情,帮助黄石楚商企业做大做强,抱团发展。
春节刚过,黄石市委书记郄英才率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赴北京拜访有关部委并开展招商工作。黄石北京商会孟冬梅女士表示,黄石每天都在变,作为北京蓝天英才教育集团创始人,在黄石投资有5家幼儿园,今后将加大投资,让更多黄石孩子能够享受国际化的教育资源。
2024年11月,大冶市在上海举办新质生产力产业投资推介会,并指导大冶上海商会换届,新当选的大冶上海商会会长刘欣表示,将充分挖掘上海及长三角的资源优势,团结商会企业,为家乡招才引智,通过商会的精心引介和对接,推介会签约45个重点项目,总投资额283.5亿元,涵盖氢能、电子信息、新材料、生命健康等领域。
回乡创业正当时
亲情暖桑梓,越来越多从黄石走出去的优秀企业家,在楚商回乡热潮中,加强了与家乡的联系,他们带着先进的技术和项目,返乡投资。
黄石市招商服务中心绘制产业链招商地图,围绕黄石雄厚的工业基础、丰富的资源禀赋和较强的科创能力,春节期间组织各类招商活动14场,走访对接项目140个,今年的招商引资开门红签约活动,签约楚商项目32个,总金额320.2亿元,涵盖高端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项目,与黄石主导产业高度契合,新质生产力项目占比超七成。
这其中,投资30亿元的卓远半导体项目,是黄石光电子信息产业延链项目;湖北祥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1亿元建设POE封装胶膜项目,产值突破20亿元;志博信高阶汽车板及类载板项目投资50亿元……在楚商口碑传播和示范效应下,湖北知健生物负责人马军武果断投资家乡,建设生命健康研发生产基地。
目前,黄石楚商代表、朗天药业董事长蔡翔引领20余家产业链企业入驻黄石医药产业园;西有产业集团董事长石锦,打造互联网产业集群;深圳医疗领域独角兽企业柔脉医疗创始人之一、黄石首届未来产业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马哲荣表示,家乡发展远超想象,正是创业之地。
一轮明月,满天繁星。黄石市不断提升对创业务工人才的服务水平,推出系列创业扶持政策,返乡创业规模持续扩大。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新增返乡创业项目30个,带动返乡创业人员500余人,为黄石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彭磊 通讯员 李尚书 陈露
“我做生意的经验就是胆大、细心、讲诚信。”3月6日,坤琦投资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曹坤,走进大冶湖高新区兴冶重工高端精密部件制造项目现场,眼前这片300余亩的工地上,建设工人奋战正酣,宿舍楼、科研楼已拔地而起。
1987年出生的曹坤,16年前带着10万元进大西北创业,如今回家乡投资20余亿元。曹坤的家在大冶市金湖街道,3000多年前“大兴炉冶”的薪火便是在这里点燃,这里聚集了新冶特钢、华鑫钢铁等企业。2007年,从部队退伍后,曹坤给黄石几个厂跑模具钢销售,卖出一吨货赚200元,一年辛辛苦苦,只赚几万元。
2009年10月,曹坤带着攒下来的10万元钱先后赴武汉、西安创业。在西安,曹坤仍选择卖模具钢。按常规思路,销售员要对接模具钢机械加工厂,西安大大小小的加工厂成千上万家,曹坤却把重心放在热处理厂。原来,所有模具钢产品最后都会被送进当地100余家热处理厂进行热处理定型,只要能把热处理这一最终环节打通,自然就能对接到上游市场。
几个月后,曹坤的客户源源不断,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曹坤还创新模式,与当地热处理厂联营合作,销售圈越来越大。这期间,曹坤再次嗅到商机,一位客户以每件3万元向他订购精密零部件,转手以数倍的价格卖给下游制造企业。
“我一定要把生产链条补起来。”2019年,曹坤开始进军制造业,成立研发团队,整合上下游资源,为航空航天企业生产高端精密部件。曹坤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与大路货相比,高端精密模具钢部件市场需求量少价高,对供应企业的生产能力和供应链要求更高。
去年,曹坤原计划将制造项目投在成都,但在大冶市支持下,他毅然回到家乡。曹坤表示,成都客户聚集度高,但投资在家乡,能解决上千人就业,“原成都制造项目规划建设零部件精加工和热处理,大冶项目增加高强度钢制造、锻造等,还准备在园区与学校共建技能培训学校,实现从原材料—生产加工—销售全链条发力。”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肖露 通讯员 唐上游
“我是张鸣,抱歉让你们久等了。”3月6日,黄石龙翔科创园总经理办公室,一位年轻小伙攥着手机风尘仆仆地赶来。
今年29岁的张鸣,出生于阳新县龙港镇,7年前,作为“创二代”的张鸣开始慢慢接手家族产业。张鸣的父亲是北京黄石商会执行会长张子龙。上世纪90年代,张子龙前往北京打拼,深耕商业地产10余年。张鸣坦言,自己享受到了父辈给的资源,这些资源不仅是捷径,而是让他看得更远的瞭望台。
2017年,张鸣回老家阳新成立黄桥物流园,引进大型鞋厂,带动200余人就业。这是父子俩在黄石推动的第一个项目,尽管投资回报周期长,但能帮助家乡人在家门口就业,张鸣觉得值得。2022年,张鸣来到黄石市下陆区,接手招商运营占地400亩的鄂东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同年,张鸣接手运营的龙翔科创园建成投产,目前已有80多家企业入驻,其中既有中铁一局、中国十七冶这样的央企,也有许多像小黑课堂、尚书教育这样的服务型企业。
作为“创二代”,张鸣身上“守创兼顾”的特点非常明显,产业园运营之初,张鸣推行全员招商,主动对接公共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降低创业试错成本。随着产业园逐步发展,张鸣将入驻企业当作合作伙伴,敢于风投。“中国十七冶刚来黄石,还没接到项目,我们免费提供场地、装修。现在,十七冶租了3000多平方米,在龙翔园区里扎深根。”张鸣认为,新一代接受新鲜事物快,创新意识更强,创业更加多元化。
黄石龙源智慧电商科创园是张鸣打造的又一个新产业园,该项目总投资5.5亿元,于2024年6月开工建设,依托区位和交通优势,致力于打造中部首个跨境电商新能源汽车集聚区,包括汽车交易中心、智慧汽车俱乐部、智慧汽车体验区、多功能汽车文化展厅等,目前已完成50%的建设进度,将在今年12月底开园。
“园区一边在建设一边在招商。”张鸣表示,在下陆区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取得房屋建筑工程分段施工许可,缩短了2个月施工时间。如今,由张鸣建设、运营的各产业园带动近6000人就业,还吸引了不少外地人来园区创业。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