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16部门启动“体重管理年”行动引发政协委员热议 国家督促减肥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极目新闻 2025-03-11 07:28:59

绘图/刘阳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袁超一

春天不减肥,夏天徒伤悲。又到减肥的季节,这回,国家出手了!

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3月9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6个部门去年启动实施了“体重管理年”行动。他表示,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在全社会形成重视体重、管好体重、健康饮食、积极参与运动锻炼等健康生活方式和习惯。

消息一出,网友直呼“连国家都在督促我了,这回真要认真减肥了”。官方为何喊话管理体重?体重管理有哪些切实可行的办法?来看政协委员以及相关领域专家如何解读。

居民肥胖率呈上升趋势

雷海潮在记者会上的话音刚落,“实施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等话题迅速登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表示:“支持!”“我可太需要了。”

在大多数人眼里,体重异常是关乎个人外貌、健康的私事,何至于拿到全国两会来说?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摄入的能量更高、运动相对缺乏等问题也随之出现,导致一些人体重异常,易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等疾病。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版)》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别达到34.3%和16.4%,居民肥胖率呈上升趋势。从有的吃到吃得饱再到吃得好,健康都是终极目的。

更早之前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成人和儿童超重率、肥胖率逐年递增趋势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国成人、儿童超重肥胖率将分别达到70.5%和31.8%。

雷海潮在记者会上指出,当前危害中国老百姓健康的首位危险因素,来自于慢性的非传染性疾病。其中,很多致病的因素跟每个人的行为、生活方式、饮食和体育锻炼都密切相关,比如说体重异常的问题。

3月10日,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上海)主任张文宏接受采访时也指出,体重管理不仅仅是减肥那么简单,很多都是跟慢病管理有关。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其中包括:“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因此,国家推出“体重管理年”的方案,不仅是对健康生活方式的科学推广与引导,也是给未来人口质量上保险。

减重是生活方式的改变

今年1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肥胖症与代谢病外科中心医生吴天根,因42天内减重近50斤,并获得某健美健身赛事冠军而“爆红”。

“很多人对肥胖的危害还没有真正重视,对科学减重也没有足够的认知。”吴天根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不少人照搬网上的轻断食或是参加减肥营,虽在短期内能有减重效果,但很难坚持下去,容易反弹。

“减重并不是只有饮食和运动,而是生活方式的改变,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平稳的激素水平,这样才能有效减重。”吴天根介绍,目前,所有的减重策略,总结起来就是饮食及生活运动干预、药物干预及手术干预。对于尚未严重到需要药物干预及手术干预的人来说,主要干预方式依然是“管住嘴,迈开腿”。具体怎么做,因个体情况而异,并需要动态观察及调整。

“吃东西的时候,碳水、脂肪、蛋白质分别摄入多少,什么时候碳水摄入多一点,什么时候蛋白质多吃一些,维生素不能缺失,大家需要对这些规则有概念。”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营养科主任徐丛剑认为,健康行为是久久为功的事情。

“应该明确传达信息,让人们形成良好的观念和思维模式。要把营养健康理念推到中小学、推到家庭去,推动人们的观念转变。”徐丛剑指出。

“从疾病治疗转向全生命周期管理,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策略。”全国政协常委、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主任医师赵家军认为,要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和体系建设,建立全面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实现健康中国目标提供持续动力。

赵家军表示,肥胖防控涉及内分泌代谢、营养科学、运动医学等多个领域。从制订科学膳食计划、设计安全运动方案,到慢病综合管理,每个环节都需要专业团队支撑。

改善“小胖墩”问题需标本兼治

近年来,青少年肥胖问题受到更多人关注。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22年,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已接近20%;学生脊柱侧弯发生率为1%-3%。“小胖墩”变多,让家长们心忧。

今年1月刚刚公布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加强校园足球建设,有效控制近视率、肥胖率。”

“肥胖问题的核心解决路径在于构建全民健康认知体系——通过持续宣教,让‘健康第一’的理念深入人心。”赵家军表示,青少年肥胖问题的解决需多维度施策,根本症结在于社会大众,尤其是家长对肥胖危害的认知不足。在赵家军看来,肥胖防控需“关口前移”,要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体系化健康管理机制。

去年秋季以来,湖北武汉、襄阳、宜昌、十堰等多地中小学将课间休息时间由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鼓励孩子们到操场上跳绳、打球、跑步,尽情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院长李海潮说,改善“小胖墩”问题,一定要标本兼治。“学生课间休息一定要出去活动,要达到一定的运动量。”他认为,学生不能成天应付学业,必须抽出时间加强锻炼。

全国政协委员刘洪悦长期担任北京卫视健康类节目《养生堂》《我是大医生》的主持工作,她发现,优质健康科普内容对完善全民健康公共服务体系有很大的帮助。

“有很多代谢综合征可以靠运动预防,但运动处方大家了解得并不多。”刘洪悦建议,利用有公信力的主流媒体积极推广普及运动处方,帮助大家了解运动的重要性。

责任编辑:陈诗璠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