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3月1日晚
著名表演艺术家
电影《英雄虎胆》主演于洋
在北京逝世
享年95岁
永恒的银幕英雄
携手中国电影走过七十载
于洋
原名于延江
1930年10月4日出生
是“新中国二十二大电影明星”之一
在与中国电影携手的七十载峥嵘岁月里
他生动激昂的表演
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观众
也创造了许多深入人心的经典银幕形象
他是《桥》中的青年工人吴一竹、《中华女儿》里英勇无畏的抗联战士张勇,他以《山间铃响马帮来》中苗族青年黛乌一举成名,得到全国观众的喜爱。此后,他还饰演了《青春之歌》里林道静的引路人江华、《英雄虎胆》里的侦察科长曾泰、《怒海轻骑》里的中队长,儿童片《小铃铛》里的民警……
于洋说,他创作角色会要求自己“活在人物当中”,他还说,演员的工作受人尊重,是因为他们用真实的感情和体验,来表达、来呈现人物,“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哪里真,哪里假,他们都知道。”
“战友啊战友,亲爱的弟兄,当心夜半北风寒,一路多保重。送战友,踏征程。任重道远多艰险,洒下一路驼铃声……”在其自导自演的作品《戴手铐的旅客》中,这首插曲《驼铃》经久传唱。
“好的电影,要有好的故事,好的情节,好的风光,好的动作,好的音乐。”于洋这样阐释。
《戴手铐的旅客》以“文革”时期为背景,描写了一位受迫害的公安干警如何不计个人安危、克服重重困难,将盗取国家武器机密的特务绳之以法的故事。
这其中,很多台词都是于洋自己写的,他说自己是“用心、用感情、用眼泪完成了这部影片的拍摄”;这也是于洋对于当初商业类型电影的大胆摸索,可以说是新中国第一部武打片,年过半百的于洋亲自出演动作场面,拳拳到肉,吸引了大量观众。
“新中国二十二大电影明星”
仅余4位
1962年
在周恩来总理的提议下
新中国评选出了自己的
“二十二大电影明星”
随着于洋溘然长逝
“新中国二十二大电影明星”
如今只有
田华、王心刚
王晓棠、祝希娟
四位在世
田华
出生于1928年8月3日
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原团长,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1950年,田华被选中扮演“白毛女”女主人公喜儿,她凭借着自己的生活积累和朴素的感情,出色地完成这一人物形象塑造,获得影界内外的好评,她也因此片一举成名。此外,还拍摄了《花好月圆》(1958)、《党的女儿》、《江山多娇》、《碧海丹心》、《夺印》、《白求恩大夫》、《秘密图纸》、《奴隶的女儿》、《猎字99号》、《峥嵘岁月》、《法庭内外》以及《许茂和他的女儿们》(1981)等影片。
王心刚
出生于1932年1月1日
中国内地男演员。1956年,应长春电影制片厂之邀,主演了个人首部电影《寂静的山林》,从此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相继主演了《牧人之子》、《永不消逝的电波》、《红色娘子军》、《野火春风斗古城》、《大河奔流》、《伤逝》、《知音》等。
王晓棠
出生于1934年1月4日
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曾担任中共第十四大代表、第八届和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影协副主席、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少将军衔。1955年,王晓棠出演第一部电影《神秘的旅伴》。1958年,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成为正式的电影演员。代表作品:《英雄虎胆》、《野火春风斗古城》、《县委书记》、《海鹰》、《翔》、《老乡》、《芬芳誓言》等。
祝希娟
出生于1938年1月17日
中国内地女演员。1962年凭借主演的电影《红色娘子军》获得首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该片曾创造6亿观影人次),此后又拍摄了《燎原》、《啊!摇篮》、《法人代表》等影视剧。
他们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是一个社会的见证
是一组集体荣誉的群雕
他们出演的影片浓缩了
新中国电影从诞生到成长的历程
随着时间的流逝
他们塑造的荧幕记忆渐行渐远
但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的影响力和光辉不灭!
今年
在世的4位老戏骨、老艺术家中
最大的97岁,最小的也已经87岁
他们依然以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成就
继续在中国电影界发挥着重要作用
湖北日报融媒体中心出品
综合:CCTV电影频道、上观新闻、北京日报、北京晚报、新民晚报
编辑:杨冉冉
审核:唐晓煜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