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竹山县城一年焕新6座地标,风韵依“旧”活力迸发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02-28 19:07:27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张华魁   王俊)“这6个地方堪称文化和旅游地标,让竹山人慰藉乡愁,让游客领略千年古城风韵!”2月21日,在武汉上班的吴先生通过微信向笔者展示一家老小春节前后在竹山县城游玩、休憩的数百张留影照片,并借助Deepseek软件辅助创作了一首《古城新韵》,赞叹县城一年多来旧貌换新颜。

东门旧迹映朝霞,南城门洞傍人家。

西关街巷传烟火,老店新颜忆芳华。

登爽亭前听风语,桃花源里来打卡。

文脉绵延千载韵,城乡更新绽繁花。

竹山是千古名篇《桃花源记》的原型地。去年2月,该县将原国际绿松石城商业街区改造升级成为集观光休闲、餐饮住宿、特色演艺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沉浸式综合性文旅街区,5月1日开街,一举成为新晋文化旅游胜地,引来无数人打卡留影,新建的1棵仿真桃花树堪称街区地标。

竹山历史悠久,公元552年始为县名,距今1474年。史载县城现址自汉代后就建有城池,明代成化年间重修后设有东西南北4座城门。后街和西关街统称老街,是竹山县老城区商业和烟火气息最浓的街巷,面貌陈旧不堪。

激活历史资源、擦亮文化标识,是竹山县一直关注的重点。去年7月底,该县以后街为重点实施老街改造升级工程,既注重历史记忆传承、特色风貌保留,又注重功能提升和宜居宜业宜游,同步加快西关街商业开发进程。去年10月1日,焕然一新的后街开街,彻底告别“脏乱差”,沿街居民和商户实现安居乐业,专门新建一栋“竹山记忆”茶楼,陈列百余幅新老图片,生动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竹山县各个历史时期的风貌,成为抚今追昔的地标、了解竹山的窗口。

让文化成为最富魅力、最吸引人、最具辨识度的标识,已成为竹山人的共识。始建于南宋庆元三年(1197年)的登爽亭多次损毁,历元明清3代4次重建仍不存,但留下《登爽亭记》《瑞麦记》《重修登爽亭记》等传世文献。竹山县于去年10月26日启动实施南门门洞片区改造提升工程,修复明代成化年间修建的县城南门洞,仿建“登爽亭”,配套完善道路、绿化、照明等工程,命名为“登爽园”,于2025年元旦正式开放。“登爽亭”前立标志石一尊,镌刻800多年前成文的《瑞麦记》于其上。

竹山县城东门门洞及城墙早已荡然无存。该县去年11月开始组织实施东门片区城市更新工程,仿修的东门城楼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城楼内侧正在新建大型停车场。

文旅融合发展,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一年来,新建的西关街商业街已经全部成型,新建的复古街头与南门门洞、登爽亭、东门城楼、桃花源街区一起保护和复活了老城风貌,传承了历史文脉,焕发了城市活力,提高了群众生活品质,这些富有地方特色的古建筑、仿古建筑、时尚街区和一路之隔的堵河、隔(堵)河相望的南山山体公园相得益彰,又衬托突显出山水园林自然之美,将“让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


责任编辑:张华魁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