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讯(通讯员 柏蔷薇)来自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如何跨越重洋抵达长江黄金水道,通过水路、铁路、公路,最终到达大冶市钢铁企业?近日,记者全程跟踪这场“物流接力”,深度探访这场铁矿石多式联运之旅。
华鑫实业厂区
“公转铁”:高效衔接多种运输方式
25日早上,黄石新港码头寒意未消,茫茫江面上,一艘载着铁矿石的货轮在黄石新港港口缓缓靠岸,进行卸船装箱作业。只见高大的门机使用抓斗将铁矿石装进料斗,料斗将铁矿石缓缓倒入集装箱,每辆集装箱卡车可以装载32吨铁矿石。随后,一辆辆集装箱卡车便满载着铁矿石短驳至铁路棋盘洲站场,利用火车运输至海虹物流园。
“多式联运是对不同运输方式的有机整合,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黄石新港多式联运有限公司营运部操作负责人严志行介绍。据了解,自去年以来,大冶华鑫实业有限公司和黄石新港多式联运平台签订了多式联运一单制合同,这些铁矿石陆续通过“公转铁”一单制服务送至该企业。
据了解,“公转铁”,是指将大宗货物的运输方式从公路转向铁路。“公转铁”一单制服务,即一个合同、一次托运、一单到底、一次收费的全程服务。
“以前客户在运输过程中,需要与船、港口、汽车、地方铁路、国铁等主体签订多个合同,现在只需要签订一单制合同,简化了多头签合同的问题,也减少了客户多次交接的环节。”严志行介绍,通过一单制服务,如今,从卸船到工厂,可以一站式服务、整链条运输,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铁路棋盘洲站场
海虹物流园:独特地理位置成为“中转站”
在位于金湖街道的海虹物流园,载着铁矿石的火车驶入物流园后,便通过集装箱卡车短途运输至大冶华鑫实业有限公司。
“目前,海虹物流园每天发运1个火车专列,38节车皮,76个集装箱,每天发运量为2400吨。”据海虹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意明介绍,大冶华鑫实业有限公司是我市第一个采用多式联运形式发运矿石的一家钢铁企业,这一批的订单是20万吨铁矿石运输,目前已运输19.3万吨。
卸船装货
“20日在多式联运平台下订单,21日就开始卸货,晚上就能到达大冶华鑫实业有限公司。”吴意明自信地介绍,如此高效的效率,得益于多式联运对运输方式的统一整合和利用,并且,不会受到人流量、车流量和天气的影响,实行“一单制、一票制”,全年同价,统一服务效率,全天候24小时运输。即便是春节期间,运输也能够正常进行。
此外,由于海虹物流园就在金湖,距离大冶华鑫实业有限公司仅有一公里,运往工厂只需几分钟,方便而快捷。
海虹物流园
华鑫实业: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这种变革直接惠及终端企业。在大冶华鑫实业有限公司,铁矿石将被用来生产烧结矿,最终生产出坚固的钢材产品。
据大冶华鑫实业有限公司外联助理陈行杰介绍,公司自2013年便开始从国外进口铁矿石原料,如今,每年约70%为进口矿,30%为本地矿,每年要从澳大利亚进口100万吨铁矿石等原料。
大冶因矿而兴,采冶发达。铁矿石等大宗商品运输依赖传统公路运输,面临成本高、效率低、环保压力大等痛点。如今,多式联运不仅改善了道路交通环境,由于大货车少了,粉尘少了,还能减少道路损坏、改善道路环境,保障交通安全。同时也更加环保,助力城市绿色转型。
大冶华鑫实业有限公司作为大冶市首个尝试“公转铁”多式联运的企业,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公转铁’是未来发展趋势。”陈行杰介绍,随着大冶市“公转铁”多式联运进一步发展,运输成本将进一步下降,铁路吞吐量也将扩大,届时,大冶华鑫实业有限公司每年百万吨以上的进口矿全部变为“公转铁”运输。
据悉,大冶市交通运输局也将结合大冶产业特点,以“基础设施联通、市场主体融通”为目标,推动多式联运从有到优,助力城市经济提质增效与绿色转型。
从“资源依赖”向“物流赋能”转型,如今,这条贯通陆水的“钢铁动脉”,正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