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豆腐之乡”的“致富经”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02-25 01:45:33

阅读提示:在钟祥市石牌镇,有7万多人从事豆制品及其相关行业,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中,豆腐郎们将豆腐生意做到了全国500多座城市及新加坡、泰国等10多个国家,每年可从豆制品加工产业中获得收入近20亿元,“钟祥石牌豆腐郎”劳务品牌和石牌豆腐产业叫响全国。

日前,第二届钟祥“石牌豆腐”产业联盟大会暨豆制品展销会在钟祥市石牌镇金水岸广场举行,近百名返乡“豆腐郎”齐聚一堂,共话家乡情怀、共商发展大计。

活动现场,设有豆制品类机械、辅料和食品、电商直播、金融超市、人才招聘、车企房企等6大展区,来自国内的40余家企业参加展销,有效促进产品供需对接,推动上下游产业深度合作。

“太神奇了!做豆腐原来这么简单,省时省力!”在众多展位中,湖北豆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展位被观众围得水泄不通。

“以前从泡黄豆到磨成豆腐,最少需要十个小时,但现在只需要两小时。”湖北豆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兴明介绍,这主要得益于公司自主研发的“活性全脂大豆粉”生物技术,中间省去了泡黄豆和磨浆这两道工艺,让大豆从“毛粮”直接变成了“商品粮”。

杨兴明是一名典型的石牌豆腐郎,2009年外出做豆腐生意,生意红火的时候,年收入可达几十万元。2021年,杨兴明返乡创业,依托宇丰种植家庭农场流转村民土地6000亩,开启“土豆+高蛋白大豆+娃娃菜”轮作模式,年产值达5000万元,带动周边农民既能拿土地流转金,又能到田间务工挣薪金。

看着豆粉龙头企业——九阳豆业成功落户镇内产业园后发展得越来越好,杨兴明决定蹚出一条共富新路径,在园区又办起了豆制品加工厂。

豆腐发源于淮南,发扬于石牌。石牌豆腐之所以能成为名片,靠的是本地原材料超出国内大豆平均蛋白质含量7个百分点的绝对优势,更靠的是石牌人精湛的传统制作手艺和诚信的经营理念。

每年,石牌豆腐郎就像候鸟飞到外地觅“食”;而到春节,又纷纷飞回挂念已久的家。

“这两年过春节,政府都会把我们组织起来,坐在一起畅谈豆制品产业的未来发展,不断唤起在外漂泊豆腐郎的思乡之情。”广元市顺华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涛谈道。

展销会上,很多从外地赶回来的“豆腐郎”,不仅带回了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还准备将产业带回家乡。在孝感从事豆制品食品研发和生产销售的陈本军表示,自己虽身在外地,但时刻都在关注家乡的发展,通过多次回乡考察,决定回石牌投资办厂。

“近年来,我们重点围绕打造豆制品全产业链谋划布局,以诚心和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外出闯荡的‘豆腐郎’带着‘豆腐经’返乡创业。石牌豆制品产业将快速朝着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大步迈进。”石牌镇党委书记陈巍充满信心地说道。

据统计,目前石牌镇域内从事豆制品工具加工、批发产业的商户有50多家300余人,豆制品装备制造经营主体25家,从事豆制品原材料运销人员200多人。钟祥石牌豆腐郎每年可从豆制品加工产业中获得收入近20亿元。该镇还积极探索三产融合发展路径,研发“豆腐宴”菜品120余道,并以“豆腐宴”为媒,串连石牌老街、古戏楼、彭墩乡村大世界等景点,常年吸纳游客30余万人次,旅游、餐饮类收入逾千万元。(记者 安帮友 通讯员 雷清延)

(来 源:荆门日报)

责任编辑:王倩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