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讯(记者刘畅)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近年来,武汉市人民法院利用“网格+多元解纷”下沉机制,将“调解桌”搬到“家门口”,武汉市两级法院将物业纳入多元解纷的重点领域,形成了物业纠纷调解的“武汉法院”模式。2024年,武汉市物业合同纠纷下降45.94%。
李某与张某是同一小区的上下楼邻居。张某家中主进水管和水表爆裂导致李某家中主卧、厨房被渗漏,并产生损失。双方纠纷在物业公司、街道司法所的先后多次协调下仍未消解,遂提交至汉阳区矛调中心“法官调解室”。“法官调解室”收到相关材料后,考虑到该案为群众身边的纠纷,遂积极联合基层调解力量,指导网格调解员联合街道司法所实地勘察,将沟通现场放在小区,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
武汉某房地产公司开发的洪山区某住宅项目开售,2000余套商品房销售一空。但在开发商通知交房后,业主发现拿到钥匙的房屋实际面积,与商品房销售合同中约定的面积不一致,普遍相差0.5㎡到3㎡不等。
根据双方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开发商应向业主退还减少面积所对应的购房款。开发商陆续向部分业主退还了面积差购房款,但很快因为资金周转等因素,陷入了一系列经济纠纷,大部分业主未能拿到面积差购房款。
执行过程中,随着开发商被税务机关追缴欠税,缺少具备执行条件的财产,案件执行陷入困境。洪山区人民法院通过调查走访,发现开发商在案涉项目内有一批地下停车位尚未出租出售,但不具备办理不动产权登记条件,强制执行存在障碍。执行干警与部分业主沟通后,发现该小区由于交房时间短,大部分业主尚未购买停车位。洪山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因案施策,立即谋划定制了“以车位抵债”的化解方案。为此,洪山区人民法院经过综合分析研判,多次约谈开发商,反复进行督促、沟通后,发出了1号《司法建议书》,结合目前市场行情实际,合理确定小区地下停车位使用权转让的价格,迅速开展“以车位抵债”工作,协助业主办理签订合同、开具发票等相关手续,让纠纷止于诉前、执前。
武汉各级人民法院主动延伸解纷触角,将社区网格员纳入特邀调解名册,进一步激活街道社区综治力量。健全分层过滤机制,对物业、邻里等纠纷,实行街道社区、区矛调中心分层调解。“法官调解室”下沉街道社区,对遇到的疑难纠纷提前介入,联合调解,打通了特大城市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