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讯(记者张倩倩)导弹命中概率难题、黑白袜子摸取之谜、古代数学名题新解……2月17日,在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南湖校区举办的数学教研活动现场,50余位数学教师见证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思维训练课。由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自主研发的《好玩的数学》校本课程,将六年级下册知识点转化为12个启智益趣的思维训练模块,为传统数学教学注入新活力。
如果发射一枚导弹,命中目标的概率是70%,那么发射两枚导弹,其中至少有一枚命中目标的概率是多少?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有两双袜子,一双黑色和一双白色,随机摸两只袜子,两只颜色相同与不同,哪种可能性更大?
这些看似对小学生有些难度的题目,该如何下手?课程研发者、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危雄介绍,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逆向思维,先计算两枚导弹都不命中的概率,或者两双袜子颜色不一的概率,再推理出答案,既简便又快捷。
翻开校本教材,教学创新脉络清晰可见。课程内容横跨三个维度:既有“胖墩选拔赛”“掰巧克力”等生活化场景,又融入《九章算术》“两鼠穿垣”、宋代“百僧百馍”等传统数学智慧,更引入古印度、古罗马遗产分配等跨文化经典案例。
“数学思维培养不应是空中楼阁。”危雄阐释教学理念时表示,团队不鼓励学生“超前学”,而是深挖教材知识点,通过重组、迭代、拓展构建思维训练体系。例如在讲述圆柱时,通过将长方体木块削成圆柱体,延伸出不同立体图形特征之间的转换。这种具象化教学,既能让学生把课本的知识点学得更深、吃得更透,也有助于帮助他们搭建数学思维的底层逻辑。
来自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联体10所小学的数学老师观摩了这场教学展示,他们纷纷表示深受启发。
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千禧城小学的数学老师苏若惠表示,“过去我们过于侧重解题技巧与方法的传授,而这本教材强调深层思考问题的能力,引导我们不仅满足于得出答案,更要深入探究问题的本质,理解为何这样解答。这种对思维深度的挖掘与数学核心素养高度契合。”
“我深刻体会到数学教学的趣味性至关重要。”江夏区庙山小学副校长高红娟表示,教学的核心在于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而非单纯传授知识、解答题目。有趣的数学内容,能激发孩子的思考,让他们在成长中学会思考、勇于创新。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危雄介绍,他们正在发动一个题为“童言智语”的征稿(征稿邮箱:WeiMath@ccnu.edu. cn),希望小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在生活中发现的数学小故事,用自己的话语讲述并分享出来,他们将择机将这些数学故事结集出版。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