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锚定六大重点工程 今年襄阳教育这么干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02-17 09:19:49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迈向教育强国、教育强省建设新征程的关键一年。襄阳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既是汉江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引擎,更是教育强国战略在区域落地的重要实践载体。

今年,襄阳教育人将把襄阳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区域发展和城市能级提升的全过程,在湖北“建成支点”大局中彰显襄阳教育人担当,为襄阳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贡献教育力量。

昨日,2025年全市教育工作暨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召开,确定了今年襄阳教育重点工作。

聚焦五育并举 着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持续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开展“讲好襄阳故事”优秀思政金课评比活动。

实施新时代学校体育“向阳计划”。完善“市、县、校”三级体育竞赛制度,构建分级管理、赛制稳定、衔接有序、运行规范的中小学生体育竞赛体系。

打造“阳光课间 活力校园”体育教育品牌,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打造10所中小学体育特色学校和20个学生体育社团。

实施新时代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建立“市、县、校”三级艺术展演机制,持续打造全市中小学生隆中艺术展演品牌,开齐开足上好艺术课。实施乡村学校美育工作提质行动,打造10所美育特色学校和20个学生艺术社团。

加强中小学卫生教育、科学教育、劳动教育和研学管理。争创全国健康学校和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实施“襄约学科学 一起创未来”中小学生科学素养创新行动,举办中小学生“科技活动周”,评选10所市级科学教育实验校。协同科技部门、武汉理工大学襄阳示范区、湖北隆中实验室共建襄阳科学教育创新基地。科学布局红色教育、历史文化、自然风景、科普科教、劳动实践、体育体能六大类研学基地。

深化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育心工程”。开展心理健康宣教月活动,探索“学校—医院”心理健康教育共育机制,建立心理门诊绿色就医通道。培育10所育心特色实验学校。

聚焦提质增效 着力构建新时代教育体系

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学前教育法,加快提高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稳步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落实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全力做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创建,持续开展幼儿园保教质量监测。大力推进学前教育教联体建设。推动幼儿园与小学科学有效衔接,扎实开展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探索开展托育服务。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扎实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市、区)创建。组建市域义务教育教联体,探索跨区域建设教联体试点。完善教联体内教育教学管理,建立健全“五统一”运行机制,构建教联体建设评价体系。实施乡镇初中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在每个乡镇办一所优质初中。持续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计划和襄阳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提升行动计划。鼓励有条件的城区建设寄宿制公办义务教育学校。

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发展。深入推动特色普通高中建设,推进综合高中试点建设。举办全市普通高中特色项目展示活动。支持每个县(市、区)至少办好一所优质普通高中,提升县域高中办学质量。建立县中帮扶评价制度。扩大优质普通高中学位供给。进一步改善中心城区普通高中办学条件。

推动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深入推进中职学校“双优”计划。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产教融合共同体实体化运行,提升高中阶段职普融通试点水平。扎实开展中职学校“六色校园”建设,大力提升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水平和教学质量,高水平举办全市职教活动周和全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开展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试点建设。

推动高等教育扩容发展。紧贴主导产业发展需要,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支持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二期建设和国家高水平学校建设,建成襄阳科技职业学院二期、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东津校区,积极支持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创建职教本科大学;办好中华职教社第二届“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论坛,启动湖北文理学院新校区搬迁工作。

持续推进“两化解两提升”攻坚行动。建立大班额监测预警机制,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义务教育大班额控制在2%以内;持续推进高中“渡峰工程”,普通高中大班额控制在5%以内。公办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6%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以上。持续优化中小学校布局,改善9所学校办学条件,增加校舍面积5.77万平方米。

持续巩固“双减”工作成效。印发《襄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小书包”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切实减轻学生学业和作业负担。建设一批课后服务特色案例学校,规范中小学竞赛活动组织与管理。全面应用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落实“白灰黑”名单公告制度,强化预收费监管。

聚焦优师兴教

着力打造高素质 教师队伍

大力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加强教师教育共同体建设,探索推进高校定向培养本科学历起点的农村中小学全科教师。乡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比提升至78%,对各地达标情况实行“红黄绿”牌管理。加强学前教育转岗教师、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培训。

加大教师关爱保障力度。全面落实《进一步加强尊师惠师工作的若干措施》文件精神,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为教师开展免费身体健康检查。定期开展教师心理健康讲座、心理辅导等服务,建立教师健康档案。开展教师文化体育活动,丰富教师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优化完善职称评审方案。严格落实社会事务进校园项目清单管理制度和白名单管理制度,减轻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严厉打击编织谣言、蓄意诋毁、破坏教师队伍形象的行为。

聚焦综合施策

着力优化 教育发展环境

全面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持续开展教育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加强国家、省、市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深度应用。打造一批教育数字化典型应用场景,加强教育数字化课题研究。开展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和竞赛活动,扎实推进省级基础教育智慧教育实验区、智慧教育实验校、人工智能和创客教育试点学校建设。完成543所中小学校“数字食堂”建设。

筑牢高水平教育安全根基。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大力推进校园安全防范应用场景建设,持续推进安全教育“1530”模式、校园安全“三大行动”、双班主任制、网格化管理。加强校园安全防范设施建设,巩固提升“四个100%”成果。持续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推进校门口交通安全“一校一策”方案落实落地。推动中小学全覆盖建立防欺凌治理委员会,全面落实学生欺凌预防干预、应急处置、教育惩戒等工作举措。统筹做好防溺水、防火灾、防自然灾害、防诈骗、禁毒等工作。

湖北日报客户端 通讯员 张丽 陈建波

责任编辑:魏 鹏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