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讯(记者曾莉、通讯员杨岑)“谢谢医生!”1月26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洪山院区血液内科的病房内,24岁的挪威籍在华留学生WEST(化名)紧紧握住叶柏新主任的手,用英文反复表示感谢。一个多月来,这位因不明原因持续高热、命悬一线的国际学生,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下,经历重症监护室的生死博弈后重获新生。
高热两月命悬一线
WEST是武汉某高校留学生,去年9月因持续高热、淋巴结肿大、血细胞减少、黑便,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等,辗转多家医院治疗,仍间断发热。12月25日,他突然出现晕厥、发热等症状,转至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
由于病情危重,WEST被转入重症监护室抢救。重症医学II科余追主任带领团队给予气管插管,并完善了床边胃镜检查,排除了上消化道大出血等可能。然而,患者仍高热不退,血细胞持续下降,病情仍在急剧恶化。全院大会诊后,WEST被转至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洪山院区血液内科接受进一步治疗。
“患者的体温高达40.1℃,伴随肝脾肿大、血象异常,初步怀疑是血液系统罕见病。此外,粒细胞缺乏的情况下,合并重症感染,病情十分危急,如不立即阻断病情进展,存在生命危险。”在多项关键结果尚未出来的情况下,洪山院区血液内科主任叶柏新根据临床经验判断,患者极大可能为噬血细胞综合征。这是一种死亡率高达80%以上的危急重症,该疾病的早期控制对疾病预后极为重要。
叶柏新带领团队当机立断展开治疗,用药当天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相关症状显著缓解。取得初步疗效后,医疗团队快速借到患者保存在外院的组织活检标本,快速完成骨髓穿刺、基因测序及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组检测、PET-CT检查、淋巴结B超及病理活检等一系列的检查。最终,WEST被确诊为EB病毒感染相关的噬血细胞综合征。
紧急调取稀有“救命血”
目前,该疾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其导致的噬血细胞综合征一般很难控制,治疗方案上需要进行反复权衡。叶柏新团队一边密切关注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一边精细地调整治疗策略,还多次与国内顶尖血液病专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黄河教授团队进行线上讨论。
治疗过程中,WEST合并重度贫血,需紧急输注红细胞。然而,其血型为Rh阴性(俗称“熊猫血”),在中国人群中占比不足0.3%。医院输血科徐朴主任及武汉市血液中心供血科陈国安主任迅速启动稀有血型应急机制,经多方协调,紧急调取400毫升Rh阴性红细胞。
“感谢所有人为我奔波,这让我感受到中国的温暖!”完成了红细胞输注后,WEST的血红蛋白水平逐步回升,乏力、气短等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在病床上用英文向医护人员表达感激。
24小时生命守护
由于WEST不会说中文,医疗团队每日用英语与他沟通,消解其对疾病的恐惧和疑虑,缓解其焦虑情绪。在严重骨髓抑制合并脓毒血症期间,医护人员24小时轮班监测生命体征,为比对疗效数据,医疗团队查阅最新文献报道,不断调整药物剂量。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和温暖陪伴下,WEST各项指标及症状恢复正常。临近春节时,洪山院区血液内科还为在院患者及家属举办了欢快的“迎新春”活动。WEST在病房里也感受到浓浓的中国年味。当接到李婵护士长的一枝康乃馨及一个大大的“福”字,WEST很开心,主动上台用中文向其他病人和家属拜年祝福。
“这次对在华留学生的救治既是职业本分,更是中国医者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叶柏新主任说,医学无国界,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全力以赴。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