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张小茜)近日,走进随县经济开发区湖北晟鑫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二期项目——恒晟智能装备生产加工厂房,激光切割机、焊接机器人等各类崭新机械有序摆放,技术人员正全神贯注地校准调试,力求达到最佳状态。一旁的原材料整齐码放,静待投入生产。
“现在厂房主体已完工,正在安装调试设备,今年3月就能正式投产。”公司董事长吴晓波难掩兴奋:“项目投产后,2025年产值可达到3亿元,税收1500万元,相比以前,产值和税收都能实现翻倍增长。”
晟鑫金属成立于2013年,业务涵盖智慧梁场生产线、隧道智能工装设备、智能造桥机等产品的研发、设计、加工、改制等各个环节。其产品广泛应用于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水利电站等多个领域,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以前靠‘人海战术’投入大量劳动力建设,现在更多靠的是先进设备和技术。”吴晓波说,2019年开始,公司就踏上转型发展之路,目前拥有80多名桥梁结构及隧道工装设计工程师及一批专业性技术人才、3台大型万瓦级激光切割机、100多台大型专用设备及50多套通用机械设备。
自2022年以来,公司连续三年产值稳定在1.5亿元左右,在全国桥隧智能装备领域排名第二,其智慧梁场生产线产品更是销量居全国第一。如今,公司已与中铁集团、铁建集团、交建集团、水利水电集团、建筑集团、能建集团、中冶集团、安能集团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前景一片光明。
随着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不断扩大,高铁、高速等工程建设速度加快,使得桥隧智能装备的市场需求持续攀升。然而,场地限制却成为公司产能提升的“拦路虎”。为抓住发展机遇,2024年4月,公司毅然开启扩建之路,投资2.2亿元打造二期厂区——湖北恒晟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新建现代化智能生产车间、办公楼、宿舍楼、存货场,引入5条机器人焊接自动化生产线,建设1座中央智慧信息化中心,立志打造一座现代化智能工厂。
想要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破茧蝶变”,必须全方位革新生产模式。设备升级,就是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一步。
“这台焊接机器人主要靠视觉系统识别,我们通过示教器发布指令,它就能精准焊接。”设备调试人员介绍,和人工焊接相比,机器人焊接的优势明显,不仅焊渣少,焊接口还光滑平整、大小一致,产品质量、工作效率和安全系数都大幅提升。
2025年,公司还计划投入5000万元,实施年产300台套智能桥隧施工设备生产线项目,进一步提升生产制造自动化、智能化水平。项目完成后,产能每天可增加83.3吨。
公司能一步步发展壮大,离不开当地良好的营商环境。今年春节还未结束,县“四大家”领导就来到企业现场办公,帮忙解决难题,出谋划策,送上新春祝福。
“有信心,企业在这里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吴晓波表示,当初扩建二期项目,公司也曾考察过其他县市,最终还是选择落户随县。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公司还计划与省交投集团洽谈合作,建设大型智慧梁场、材料设备周转中心,服务在建项目;与武汉理工大学合作成立技术研发中心,以技术更新带动产品迭代升级;联合上下游智能装备制造龙头供应商,带动随县智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