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省发改委简报:荆州区高质量建设石油机械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02-08 16:46:50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  近日,《湖北省发改委简报(县域经济专刊)》[2025年第1期]刊发《荆州区秉持“集约、高效、绿色”理念 高质量建设石油机械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全文如下

↓↓↓↓↓

荆州区秉持“集约、高效、绿色”理念

高质量建设石油机械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荆州区石油装备产业是荆州市“4611”现代产业体系重点产业链之一,通过五十多年的栉风沐雨、涅槃蝶变,成为全国三大石油装备制造基地之一。近年来,荆州区聚焦“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目标,培优做强石油机械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配套企业20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107家,规上工业总产值过百亿,拥有8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个国家级平台,多项科研成果居世界先进水平,产品畅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评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国家级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湖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重点培育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聚焦集中集约 做强集群平台支撑

一是重构物理空间,破解用地瓶颈优化土地存量。坚持规划先行,出台《荆州区油气钻采装备及工程机械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聚焦“五大基地建设”布局实施高端能源装备产业园、大型结构件一体化加工中心、海工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重大项目,全面启动荆州白荷工业经济融合发展示范区规划编制,为石油装备产业拓展承载空间。坚持“存量挖潜”,持续推进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低效项目和“僵尸企业”专项治理,累计清理闲置土地1002.4亩、低效厂房12.9万m²,盘活低效项 目5个、厂房面积6万m²。鼓励园区企业通过厂房加层、开发建设地下空间等途径,探索工业上楼、“零地增容”,对近两年落地的工业项目严格控制容积率在1.5以上。坚持亩均问效,构建以产出为导向的土地资源配置机制,加强用地亩均投资、产值、税收、容积率等论证审查,全面推行“标准地”“净地”出让,对新增建设用地审批实行“限时供应”承诺制,鼓励诚智机械等一批小微企业联合拿地、合资建设产业园区。

二是链接科创动能,依托大学城优势汇集转型变量。用好大学城高校院所“基本盘”,放大荆州大学城7所高校、12.5万师生聚集效应,推动高校院所与企业共建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充分发挥长江大学石油钻采工程等国内一流建设学科优势,推动大院大所进园区,携手打造产业创新集群主阵地。激活创新平台“动力源”,着力构建石油钻采等优势领域“核心技术池”。32个省级科创重点平台加速“实体化”运行,成功攻关基于作业设计和井底工况的智能压裂控制系统、井下—地面数据融合及协同耦合等一批“卡脖子”技术,长江大学参与研究的渤海油气勘探理论技术创新荣获今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完善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机制,常态化开展“轻骑兵”进企业等成果转化服务活动,近三年累计推动40余项高校前沿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超63亿元。做强科创企业“主力军”,坚持让企业站稳创新“C 位”,健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产业链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9家、“瞪羚”企业2家,四机公司、四机赛瓦连续两年获批湖北“百强高企”,4家企业获评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三是强化要素保障,提档园区建设激活发展增量。围绕产业链补短、扩容、升级,投资3.5亿元建设荆州市石油装备配套加工中心项目,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突出主链引领、沿链聚合、聚链成群,聚焦“基础设施+智慧平台”,谋划实施总投资3.27亿元的荆州城南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提档改造项目,布局专业化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园区道路、水、电、路、气、讯供给,规模化建设标准化厂房,建成双创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检验检测、仓储物流、信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平台,增强园区承载能力。

聚焦高效协同 推动供需精准对接

一是突出链主引领,两端发力做强集群龙头。坚持积极对接、培育壮大、主动搭建“三路并进”,通过“找帅当兵”、“借梯上楼”、外引内培等多元化方式,依托四机公司、四机赛瓦等龙头企业延链,对接综合平台入链,引导更多企业用链,加快打造现代供应链平台体系。加强与中石协沟通汇报,积极争取在产业发展规划、功能布局、园区建设等方面的指导支持,搭建以四机公司为代表的龙头带动型供应链平台。承办第七届全国石油石化装备产业基地建设与发展大会,邀请50余家省内外供应链企业参加2024“制造翘楚”石油装备供应链专场活动,现场签约4个项目。启动荆州区石油装备、永嘉县泵阀产业2个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开展跨省产业协作。引导石油机械协会加强行业规范管理,计划对石油装备加工中心、井下工具中心、安森浦原、华美泰等专业配套园区统一挂牌,构建稳定的供应链体系。

二是狠抓“两单普查”,量质齐升做优集群配套。以龙头企业上游原材料入库单、下游深加工产品出库单“两单”为切口,精准确定112家上下游重点招商对象,从产业趋势、技术路线、产品应用、区域布局着手完善产业招商图谱,嫁接“五图作业”实施“链式招商”。柳工华中产业基地、荆楚国腾石油、质格仪表等一批延链补链项目落地,集群内上下游企业实现“邻墙供应、产品就地入链”。

三是深化“四网联动”,多维协同做深集群联动。加快打造数字化“天网”,整合四机赛瓦智能云、江汉建机江汉云等平台,“点线面”推进集群数字化转型:“点”上打造智能化改造标杆示范,集群累计培育国家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1家、省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18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10家、省级5G 工厂1家、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案例企业1家;“线”上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改造,全面实施企业数字化诊断,滚动实施24个数字化技改项目,集群内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标识企业接入达111家、上云企业24家,今年前11个月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31.1%、86.1%;“面”上开展园区标准化改造,辐射带动入园企业智改数转。加快打造物流“地网”,规划建设李埠港区、瑞海物流园、浩然物流园,依托“一港两园”加速石油装备产业聚集,降低产品运输成本。加快打造供应链“金网”,大力挖掘企业“数据信用”价值,组织金融机构为石油装备产业上下游整链授信25亿元。加快打造贸易服务“商网”,擦亮国家级石油机械外贸转型基地金字招牌,2023年基地企业进出口总额达1.22亿美元,增长16.8%;其中出口8462万美元,增长35.1%。

聚焦绿色安全 加快产业低碳转型

一是狠抓清洁生产。坚持资源综合利用与污染防治齐头并进,不断完善集群绿色制造体系。开展大气污染源监测,对主要污染物进行实时分析与锁定,实施精准防治。对重点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指导企业全流程节能减排。建立智慧能源综合管理系统,推广能源互联网模式,集中布局园区用电、用热、用气等基础设施,布设分布式光伏、商业储能、充电桩等,提升绿电使用率,力争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5.2%。

二是狠抓绿色改造。支持企业实施节能改造和绿色低碳技术改造,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推动重点用能企业、重点环节应用能效二级及以上节能设备,全面完成骨干企业涂装厂废气排放提标改造、废切削液降低、废油重复利用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园区废酸废碱废盐等减量化、安全处置和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力度。强化园区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集中治理和环境监测设施升级改造,实现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三是狠抓安全监管。坚持把园区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在园区布局、产业链条衔接上做文章,连片布局新侨光电产业园、顺辉汽配产业园、荆州智慧制造产业园等专业园区,拆掉院墙物理隔断、打通产业链条通道,形成专业园区与主导产业片带发展,配套企业与链主企业的聚合生产。加快化工园区智能化管控平台建设,实现园区安全环保、能耗排放、物流运输、预测预警一体化管理,缩短了上下游企业间的半成品材料运距,节约了空间、降低了风险,让园区运行更便捷、产业发展更安全。

责任编辑:易静雯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