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这条路,留下千年宜昌的历史印记;
这条路,见证百年宜昌的商贸发展;
这条路,篆刻当下宜昌的传承创新;
这条路,就是宜昌人心目中的精神地标——二马路。
春节期间,2024年焕新开街的二马路历史文化街区,成为宜昌炙手可热的网红打卡地,总客流量突破10万人次。
二马路地标(湖北日报通讯员 朱灵 摄)
留住记忆 老街巷被唤醒
脚下,青石板路蜿蜒向前;墙上,宜昌旧影一一呈现;路边,老建筑静静伫立……走进宜昌二马路,历史厚重感扑面而来。
位于宜昌老城核心的二马路,是近代宜昌商业街道雏形,也是湖北省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二马路街景(湖北日报通讯员 朱灵 摄)
“我还是个小姑娘时,就住这条街上。”今年69岁的方晓阳,与二马路相伴一生,“当年,这里是宜昌最繁华的所在。近些年,街上冷清多了,基础设施也逐渐老化,但我还是不愿意搬家。因为,‘老宜昌’的根脉在这里。”
2021年,宜昌启动二马路城市更新项目。
“作为老城地标,二马路具有不可替代、不可复制性。因此,‘修旧如旧、最小干预’是更新项目的基本原则。”宜昌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副局长叶帮斌介绍。
游客身着汉服,在二马路历史文化街区邮政巷打卡。(湖北日报通讯员 周寒飞 摄)
项目实施过程中,对街区内的大阪仓库、太古楼等6处文物保护单位,以及满意楼等50余栋历史风貌建筑进行保护修缮。同时,保留传承了邮政巷、和光里等街巷风貌。
“峡江之上,舟楫往来,人声鼎沸……”走进太古楼,光影交错间,宜昌近代以来的商业故事铺展开来。
重装亮相的宜昌满意楼(湖北日报通讯员 朱灵 摄)
这座百年老建筑,被打造成城市数字记忆馆,以声、光、电等技术手段,让广大游客沉浸式走进历史。
“新”潮涌动年轻人回来了
留住旧时光,更有新潮流。
“完全停不下来,你看,还有这么多单!”
1月30日,正月初二。云木咖啡主理人闫皓楠出单、出杯、叫号,动作娴熟又快速。
满目福字,新中式装修,身着汉服的顾客……这间咖啡厅,与这条百年老街的国潮范儿很是匹配。
“既有历史沉淀,又能承载新业态,这种历史文化街区松弛感十足,很受年轻人欢迎。”出生于1996年的闫皓楠,曾在全国多处闯荡。2024年,他选择回到宜昌,开了这家潮店。
和云木咖啡相似,在这条老街上,面包店、烤肉店、谷子店等各种新业态元素遍布街道两侧。
鼓励本地文创、餐饮等潮流品牌入驻,二马路历史文化街区还推出零租金入驻,商家与项目方共担创业风险,并限时减免物业费。
孩子们在二马路体验扎染(湖北日报通讯员 朱灵 摄)
活动引流,让流量变留量。二马路开街以来,持续开展特色活动,先后举办了二马路飞花、记忆·翰墨书香音乐会等系列活动,持续为市民、游客提供有“看头”、有“玩头”、有“尝头”的新体验。今年春节,二马路历史文化街区以‘二马路·2025·新片场’为主题,共策划了16场文商旅融合活动。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