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博物馆背后的故事丨云梦县博物馆吸引各地观众在此“牍”懂中国
湖北日报 2025-01-23 21:52:01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海冰 实习生 张斓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六次视察湖北,两次到湖北省的博物馆考察。新年伊始,在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之际,湖北日报开设“博物馆背后的故事”栏目,聚焦我省博物馆尤其是中小博物馆,展示其资源禀赋、特色风采,邀请各馆负责人结合实际,畅谈新时期如何推动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持续创新发展,推进包括秦汉简牍在内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让基层博物馆焕发持久的魅力,吸引观众在这里‘牍’懂中国,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云梦县文旅局副局长、县博物馆负责人 周军霞

为一个馆赴一座城,连日来,云梦县博物馆持续火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参观的足迹打卡云梦出土秦汉简牍,探寻其饱含的荆楚元素、文明密码。

自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云梦县博物馆至今,该馆已接待入馆观众近22万人次。

小城云梦,藏着最具特色县级馆

千年古城云梦,是湖北国土面积最小的县,却是文物大县。出土文物创造了四个“第一”:中华第一律——秦律、华夏第一楼——东汉陶楼、中华第一长文觚——郑家湖木觚、中国第一封家书——木牍家书。

6d34ca1ca6f565483d112834bfa7dbad.jpg

云梦县博物馆

云梦县博物馆是一座集陈列展览、宣传教育、文物收藏与保护、考古发掘与研究于一体的综合博物馆,成立于1983年,现占地面积40亩,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馆藏文物5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9件(套),二级文物64件(套)、三级文物240件(套)。藏品以战国秦汉文物最具特色,代表藏品有“中华第一长文觚”等简牍,鼎、罍、盖豆等磨光彩陶,虎头枕、人物画扁壶、彩绘门板画等木漆器,以及东汉陶楼等。不少精品文物曾在国家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等馆展出。

c920e217a733d6c11bc2d541565b62f6.jpg

云梦县博物馆巨幅漆壁画(吴垠 摄)

云梦县博物馆堪称是我省设施最好、最具特色的县级博物馆之一。2022年,投入5000多万元高标准实施博物馆改造提升,运用最新考古及研究成果,创新展陈手段,推出《古泽风华——云梦古代文明展》《秦简圣地——云梦出土秦汉简牍展》《异彩奇光——云梦出土秦汉木漆器展》“一通史两专题”展陈,展陈面积5600平方米,博物馆展览展示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常逛常新,让基层馆持续“吸睛”

“云梦县博物馆持续火爆,如何创新发展,让基层博物馆焕发持久的魅力,吸引观众在这里‘牍’懂中国,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云梦县博物馆负责人说。

6f45d3caba94652845d60594b522b5cc.jpg

云梦县博物馆展出的“中华第一长文觚”(吴垠 摄)

前不久,一楼展厅新推出“跟着习近平总书记打卡博物馆”主题展,将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各博物馆时的重要讲话、各馆的基本情况,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出来。该馆负责人欣慰地说,“精心设计的这个板块很受观众喜爱,成为大家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了解悠久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

a3551971ce5b3ad79f32a4bfc8623fdd.jpg

“中国最早的家书”展柜前新增了两尊秦俑

游客聂先生多次来馆参观,他发现最近二楼简牍展区的文物增多了不少。在介绍田律的竹简下,摆放着稻谷、粟等农作物;在介绍度量衡的竹简下,摆放着作为古代度量衡砝码的权。最让他惊喜的是,在“中国最早的家书”展柜前,多了两尊秦俑,分别是家书作者——秦国士兵“黑夫”和“惊”。“作为一家基层博物馆,能够常逛常新,实属不易。”聂先生说。

“秦俑是从西安定制的,其它新增文物是云梦考古出土的。”云梦县博物馆负责人表示,增加实物印证,可以让观众更直观地了解历史。在他看来,西安是秦国的都城,云梦有丰富的秦文化遗存,在云梦展示秦俑,让两地秦文化遥相呼应,很有意义。

6021ba4c5f2d6d6bded3c7a7607ea488.jpg

扁壶

eafe3e796b8d1b9a1be33fbb11e3d44c.jpg

虎头枕

e6cc8dbc58fd8c41c8b45d87de7b4e7d.jpg

陶楼

因预约持续爆满,该馆负责人一度担心接待能力不足。云梦县快速应对,为该馆新招聘3名专职讲解员,还培训了100多名志愿讲解员,大幅提升接待能力。

同时,云梦县加快简牍文化名城建设,策划秦简故事情景剧生产,力争更好引导观众从中“牍”懂中国。

8137c6d74e2e16b8915116285f4df709.jpg

展厅一角

科技加持,提升观众参观体验

为提升游客的观展体验,云梦县博物馆内打造了一面文物魔墙,通过触屏技术,游客可以随时了解到馆藏文物的详细信息。同时,为满足不同年龄层次观众的观展需求,该馆安排了多媒体动画讲解、3D互动体验等展项。在沉浸式展厅中,游客们可以通过模拟场景、影像融合及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身临其境感受睡虎地秦简主人“喜”的故事、“黑夫木牍”的故事等。

53ec19f225812bcdcce4a1fe3f7012bb.jpg

当地中小学生走进云梦县博物馆

近日,该馆还引进AI讲解技术,在重要简牍文物前,只需用手机扫码,就能听到“喜”关于文物前世今生的讲解。

该馆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不断创新,推进包括秦汉简牍在内的馆藏文物活化利用。打造1000平米研学基地,邀请艺术家、非遗传承人进驻,丰富博物馆教育;邀请专家学者举办形式多样的专题讲座,拓宽博物馆知识传递渠道;打造博物馆网红打卡点,举办流动展览,开发文创产品,让游客把博物馆记忆带回家。

bace334a698e6cfb9c654df01ab5618c.jpg

云梦县博物馆简牍展厅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前来打卡

多管齐下,阐释研究好出土简牍

近年来,云梦县博物馆加强合作,依托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湖北省博物馆等专家团队,云梦郑家湖考古工作队、湖北省博物馆分馆、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云梦工作站先后建立,在陈列布展、田野考古、文物保护、开展研究等方面获得全方位支持,工作质量和水平得到较大提升。2024年8月,该馆获评国家二级博物馆。

总书记考察云梦县博物馆后,全省文旅系统牢记嘱托,在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上担当使命。

4f3c75ab0c004afcb43913c6dc3dba8e.png

省文旅厅党组一行参观云梦县博物馆

2024年11月,省文旅厅党组调研云梦县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时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建设国家级简牍研究中心,阐释研究好出土简牍,出版简牍研究成果,适时举办云梦睡虎地秦简出土50周年学术交流活动。要统筹做好楚王城遗址和睡虎地墓群、郑家湖墓地等重要遗存的保护管理利用,积极开展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的创建工作。要积极推进文旅融合,实现云梦县博物馆与祥云湾等周边景区景点联动,打造文化休闲旅游业态。要做强省博物馆云梦分馆,提升展览、管理和研究水平。

b3e419e2d5dfd27091abf66513383fe9.jpg

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云梦工作站揭牌以来,修复大量木漆器,丰富了云梦县博物馆馆藏

责任编辑:陈玉萱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