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讯(记者肖丽琼)2024年,湖北经济运行表现如何?湖北省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谢高波认为,全省经济总量突破6万亿、迈上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增势良好,交出了一份成色靓丽、份量十足的成绩单。对于过去一年的经济表现,他概括为三句话:稳的基础更加坚实,进的势头更加强劲,好的成色更加彰显。
稳的基础更加坚实
2024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60012.9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8%,全年四个季度经济增长呈现高开、稳走、后扬的稳健运行态势。
供给稳定增长。粮食再获丰收,总产量达557亿斤,连续12年稳定在500亿斤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比上年加快2.1个百分点;1-11月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1%,快于全国1.9个百分点。
需求稳步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比上年加快1.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1%,快于全国1.6个百分点;出口额增长12.4%,比上年加快7.7个百分点。
重点支撑稳固。重点行业稳定发力,规上工业41个大类行业中有30个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达73.2%,比上年提升12.2个百分点。重点企业增势良好,规模前100的工业企业产值增长9.2%,拉动规上工业产值增长3.0个百分点;规模过亿元的批零企业零售额增长11.6%,拉动限上商品零售额增长7.7个百分点。
进的势头更加强劲
近年来,我省经济顶住多重压力,2020年疫后复苏,2021年复元打平,2022年重回赛道,2023年修复向好,整体来说,走出了一条昂扬向上的发展曲线。2024年全省进一步聚势突破,竞进势头不断增强,经济总量突破6万亿,经济增速也领先全国,主要经济指标在经济大省和中部地区均处于前列。
转型升级加速快进。旧动能加快更新。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0.2%,连续10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新动能快速壮大。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5.4%、20.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7%,智能手机、电子元件、集成电路圆片、锂离子电池产量分别增长66.5%、52.8%、18.3%、50.5%。数字消费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拓展,限上网络商品零售额增长24.2%。
深化改革纵深推进。积极推动大财政体系、供应链平台建设等多项湖北特色改革,带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6%,居全国前列。积极探索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新增商品房销售面积由负转正,增长0.5%,15个地市都实现了正增长。坚持以控制成本为核心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有效提升发展活力,民间投资增长5.5%,快于全国5.6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15.7%。
政策落实有效跟进。抢抓“两重”政策有力,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专项债额度,均居全国前列。全年10亿元以上重大投资项目达1184个,完成投资增长10.6%,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8个百分点。落实“两新”政策见效,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20.0%;限上新能源汽车、家电音像器材零售额分别增长42.0%、28.6%。
好的成色更加彰显
2024年全省经济实现5.8%增长的背后,既有量的稳步增长,更有“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等一系列质的明显提升。
创新驱动势能更足。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19项、全国第2;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5500亿元、全国第3;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5万家。高技术制造业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35.1%。
城乡区域协调更优。城乡差距稳步缩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08,比上年缩小0.03。龙头引领、梯次发展格局加速形成。武汉GDP超过2.1万亿元,宜昌、襄阳突破6000亿元,孝感、荆州、黄冈超过3000亿元。
绿色发展步伐更快。长江干流、丹江口水库水质保持在Ⅱ类以上。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67.8%,规上工业能耗强度持续下降,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向绿色转型。
对外开放水平更高。鄂州花湖机场国内国际货线增至91条,货邮吞吐量达到128万吨,跃居全国第5位。中欧班列(武汉)连续2年开行突破千列。进出口贸易规模历史性突破7000亿元,增长9.6%,快于全国4.6个百分点。
民生改善成效更实。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城镇新增就业93.49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3%,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财政支出中民生支出占比达到79.9%,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10大类52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全省民生需求调查结果显示,人民群众对民生实事的满意度达到96.3%。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