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讯(通讯员郭军)焯水、腌制、装盆、第一次蒸、置凉、第二次投料再蒸、灌装、速冻、包装……1月21日,走进湖北荆美味食品公司生产车间,香喷喷、热腾腾,只见生产线满负荷运转,一个个竹溪蒸盆接踵“走”下生产线,发往全国各地。
“目前,每天能生产300盆,供不应求。”湖北荆美味食品公司负责人柯善海,谈及竹溪蒸盆批量生产,感慨颇多,“煎制蛋饺、腊猪蹄加工、土鸡子处理等等,共计67道关键控制点,传承千年的美食能实现工厂化量产,着实不易,很复杂,很辛苦。”
竹溪蒸盆,这道来自竹溪县民间的美食,菜品、主食、蒸汤三者合一,色泽诱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传统的竹溪蒸盆,以鸡豚(猪)和山产菜蔬为主料,以蒸汽为传热介质隔水蒸炖的盆菜。其制作流程分为备料、配料、装盆、分蒸、火候、验色、品味、出笼八道工序,蒸制五六个小时。
竹溪蒸盆,先后在湖北电视台“一城一味”评比中荣获“金牌味道”,走进央视《食尚大转盘》。2016年大年初一,还被端上了中国南极科考站的餐桌。2016年3月,竹溪蒸盆入选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长期以来,竹溪蒸盆因蒸制时主料、辅料和香料包分层分蒸,做工精细,用料考究,工序复杂,就有着“蒸盆好吃,菜难做”之说,因此也就隐匿于民间,仅作为招待贵客的“硬菜”。
为将特色美味变成特色产品,使竹溪蒸盆商品化,湖北荆美味食品公司先后投入2000余万元,历经近一年潜心研发和反复试验,解决了蛋饺皮软烂、腊猪蹄褪色等多项技术难题,并从食材储备、烹制工序、生产规程、速冻保鲜、营养优化、复热食用等技术环节全面改良提升,实现“零防腐剂保鲜,拿回家加热就吃”的技术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