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特别策划|“壮马轻车”跑出基层治理“加速度”
党员生活杂志 2025-01-21 14:57:05

策 划

张小燕 李新龙

统 筹

王   颖

编者按: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驰而不息抓作风建设,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将其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关心关爱基层的重要举措。

精简文件会议、规范借调干部、明晰基层权责、推进党建共建联建、推动编制和工作力量下沉、优化基层信息系统建设与运用……湖北各级各部门推出一系列为基层干部减负、为治理能力增效的部署举措,为基层真减负、减真负成为普遍共识,成效不断彰显,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2024年11月4日至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强调,要持续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能够用更多时间和精力来服务群众。

湖北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中组部、中社部安排部署,将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贯通起来抓,坚持“为车减负”与“为马赋能”同向发力,逐项推动重点任务落实,切实为基层减负、赋权、增能。

高位推进 多方联动

基层,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国家大计;减负,关乎民生福祉、干部作风,关乎抓落实的成效和水平。

湖北省省级层面召开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全省各地各部门深入查找为基层减负工作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根源,重点整治过度留痕等“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的问题,着力夯实基层工作基础,建立完善上下贯通、协调联动的治理体系,推动为基层减负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全省上下拧紧责任链条,层层压实责任。

聚焦统筹协调,高位谋划,系统推进。省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构建县乡村组四级基层治理框架体系,持续推动从体制机制上为基层减负赋能,召开全省社会工作部长座谈会、加强基层治理工作会议等,对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作出安排部署。

省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29家省直单位加强跨部门工作统筹,定期会商研究重难点问题,督促议定事项落实落地,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聚焦精准施策,措施再细化,责任再夯实。2024年5月21日,省委组织部会同省委社会工作部制定《着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任务清单》,20条措施被细化分解为68项具体任务,逐一明确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并将完成情况纳入2024年度市州党建工作考核指标,进一步压实市县工作责任。

聚焦真抓实干,硬仗硬打,硬账硬结。省级协调机制制发《任务清单》工作台账,各责任单位定期上报工作进展。召开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重点任务推进会,逐项盘点、再作部署。省委组织部、省委社会工作部多次深入市县乡村调研,了解基层推进落实情况,每周工作例会听取汇报、每月调度工作进展,在全省确定40个观测点实时掌握工作动态。省纪委监委选定117个基层监测点,报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58个。

南漳县李庙镇刘坪村顺天寨山脚下,镇村干群围坐在一起,共同商议古山寨的保护和乡村未来发展。

各地市州立足实际,针对基层减负创新探索、出实招——

武汉市面向居民骨干专项招聘社区工作者,建立健全选派干部到社区实践锻炼长效机制;荆门市从“清牌子”小切口发力,向厘清权责边界攻坚,到探索建立准入监管平台保障,由表及里层层推进提升治理效能;大冶市用好考核“指挥棒”,规范村级考核评价,让基层从“疲于应考”变“干事迎考”……各地市州出台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实招硬招,确保减到“实处”、减出“实效”。

厘清权责 “轻车”减载

上收专业性技术性强、基层无力承接的权责事项,上收发生频率低、基层承接意愿不强的赋权事项共210余项,清理村社区组织外部挂牌15.6万余块……理权责、减事务、清牌子、减证明,“轻装上阵”方能“冲锋陷阵”。

干事有准头,工作才有劲头。为回答好基层该“管”好哪些事项、承担哪些责任等问题,广泛深入10个县市、50个乡镇街道,武汉大学、省社科院专家学者和省直有关部门人员对基层权责事项进行论证评估。同时,推动建立村(社区)事务准入制度,全面排查、规范整合党政群机构在村社区设立的工作机制,清理村社区冗余挂牌,明晰村级组织开具证明范畴。

省教育厅对证明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将6个证明事项纳入第一批告知承诺制清单,截至目前,无要求村社区组织出具的证明事项。省公安厅大力实施户籍类证明“全国通办”“省内通办”“全程网办”,为群众办事办证提供便利,今年以来,全省公安机关共出具户籍类、无犯罪等证明184万余件。省疾控中心组织召开全省死因监测培训班,强调村(居)委会开具死亡证明不再作为开具《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的硬性规定,改由死者家属签署情况说明。

减负不是减责任、减担当,而是通过理顺权责,使基层真正从“千条线”中解放出来,推动治理提效。

乡镇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起着“龙头”和“枢纽”的关键作用。建立健全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理顺县乡权责关系,是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的关键之举,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

全省各地各部门着力推动权责清单规范化建设,健全乡镇街道职责和权力、资源相匹配制度,为基层开出权责明晰的“施工图”。

立足全省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统筹谋划,全省1260个乡镇(街道)分批开展履行职责事项清单编制工作,明确“五办三中心”或“六办三中心”职责,逐步构建事权清晰、责能相适、履职顺畅、保障有力的乡镇(街道)权责体系。

为确保清单能执行、好落地、真管用,将清单工作纳入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协同推进,加强与中央关于精简优化基层考核的通知要求相适应,同步开展建立健全清单动态调整、执行情况监督评估、清单与综合考核有效衔接等制度机制研究。

省司法厅明确要求各行政执法部门,严禁以属地管理为名将本级行政责任转嫁给基层,指导各地司法行政部门建立街道与赋权县级行政执法部门之间执法联动机制和协调衔接机制,确保在指挥调度、信息共享、执法联动、案件移送等方面权责明晰。省自然资源厅对全省自然资源系统乡镇(街道)基层站所相关情况进行摸底,立足乡镇(街道)需求,督促各市(州)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合理制定职能上收、下放相关工作。

用好用活考核“指挥棒”,多措并举为考核“瘦身健体”。全面梳理98家省直单位面向基层考核的摸底情况,逐一核实考核办法、指标体系、评分细则,进一步优化指标减繁杂、改进方式减内耗、健全机制减频次,省级层面建立起“1+8”考核体系。

下沉力量 “壮马”提能

为“车”减负、为“马”赋能,不仅做好减法,更要善做加法。

各地各部门坚持编制下沉、力量下移、保障下放,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提供有力保障。

——推动编制资源向基层一线、艰苦边远地区倾斜。省委编办将机构改革精减收回的行政编制资源,优先用于加强基层一线人员力量,对适宜乡镇(街道)管理的2892个派驻机构下放管理权限、编制、人员,通过划转编制、“减上补下”等方式,为乡镇(街道)新增事业编制9357名。省委组织部设置专项职位,面向优秀村社区干部招录乡镇街道公务员327名。

——推动力量向网格下沉。省委政法委与省民政厅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管理的指导意见》,完善网格化管理体制机制,优化网格设置,实行各部门“多网合一”,全省2.6万个村(社区)共划分网格15万余个,网格统一编码,并在省综治网格化管理平台上“一图全览”。出台《深化共同缔造完善基层一站式化解矛盾纠纷机制的意见》,推动部门资源、专业力量、志愿服务、线上平台下沉整合向网格延伸,建立“网格发现、社区响应、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机制,进一步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

——加强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省委组织部牵头实施基层干部治理能力提升工程,实行省级示范、市级重点、县级全面、乡镇兜底培训。全省922名乡镇党委书记、338名街道党工委书记完成全覆盖集中培训,会同省委党校开发村“两委”干部“2+10”基本培训课程体系,落实全省十大民生项目中关于实施2万名高素质农民、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村“两委”班子成员培训任务,切实帮助基层干部提高履职能力。

——推动驻村帮扶力量优化调整。省农业农村厅着力推动驻村帮扶工作质效提升,全面开展驻村工作力量优化调整评估,制定分类调整驻村范围和工作力量方案。对全省320多名省派驻村第一书记开展业务培训,各市州县分层分级落实驻村帮扶培训全覆盖。全省1.12万支驻村工作队、3.82万名驻村干部全身心扎根在乡村振兴一线,彰显担当、贡献力量。

——推动在职党员常态化下沉社区。深化机关企事业单位包联社区、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社区,下沉党员广泛开展认岗认事认亲。省委直属机关工委改进下沉工作考评方式方法,坚持按需下沉、注重实效,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省国资委推动企业各级党组织充分发动党员干部深入报到社区、包联社区,广泛收集企业和职工、居民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每季度研究完善一次“三张清单”。武汉市等地选派3897名干部到基础条件差、矛盾困难多的社区下派锻炼,实现干部培养和基层治理互融共进。

——集中清理借调县乡工作人员。着力解决随意借调基层干部、削弱基层工作力量问题,全覆盖进行借调县乡工作人员排查摸底,分级分类建档立册,全省557名从乡镇街道借调的干部全部清理回原单位,清理从县级单位借调工作人员607人,让基层干部回归基层、深耕基层、服务基层。

——优化基层治理和服务资源配置。省财政厅统筹中央资金和省级资金,提升县(市、区)财政保障能力,支持县(市、区)结合自身财力实际落实乡镇干部工资和考核倾斜政策;通过转移支付督促各地强化乡镇街道、村社区经费保障,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稳定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

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步一个脚印走,切实为基层增人手、提待遇、赋职权、强本领,实现资源、资金、人员、服务在基层整合集成,让基层“兵强马壮”,基层治理有力量、基层工作有保障。

强基固本 攥指成拳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

用党建引领“一张网”,激活治理“一盘棋”。在深化党建联建促共建共治上持续发力,完善多元主体参与机制,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省委组织部深化区域共驻共建,全省338个街道、3266个城市社区全部建立党组织兼职委员制,各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广泛吸纳驻区单位党员负责人作为兼职委员,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议,办好利民惠民实事项目。

武汉市武昌区南湖街道都市桃源社区,“南湖大妈”志愿者在邻里文化广场议事。

持续强化街道(乡镇)、社区党组织对物业企业党建工作的领导责任,省住建厅选取部分市区开展物业党建联建试点,全省物业企业党组织组建率上升到58%,业委会党员比例超过50%,其他物业企业通过选派党建指导员实现党的工作覆盖。同时,以小区党组织为主体搭建群众协商共治平台,构建“社区—小区—门栋”为一体的治理组织架构,组织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

为加强社区社会组织建设,省财政安排专项培育引导资金,支持各地建设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

武汉市汉阳区、青山区试点改进社区工作者招聘,根据就近就便、职住兼顾原则,打破年龄、学历限制,改进招考方式,把热心社区公益事业、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居民骨干吸纳到社区工作者队伍。

截至目前,全省城市社区已全部建立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立“四岗十八级”岗位等级序列,逐步推行社区工作者“全岗通”,服务方式“一窗通办”,835名社区党组织书记按程序聘用为事业编制人员。

全省建立物业管理纠纷人民调解组织148个,设置专(兼)职调解员555名,2024年,累计调解案件5373件,调解成功率74.4%。荆门市、咸宁市物业管理纠纷调解组织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

服务做进去,作用带出来。研究解决外卖小哥“进门难”等15项突出问题,激发116万名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踊跃参与安全巡查、报事报案、助老助残等社区治理和服务工作。

以党建为轴,画好基层治理“同心圆”。将党的建设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构建起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数智”融合 赋能增效

“大大小小工作群,数百条未读消息”“一类数据要录入多个平台”“强制关注各类微信公众号”……数字时代,“指尖方便”在实践摸索中却异化成了“指尖负担”,成为捆绑基层干部实干热情的绊脚石。

实事求是减下“指尖”之负,基层干部才能放开手脚、真抓实干。

省委网信办开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专项整治,推动全省党政机关、群团组织、事业单位和基层单位按照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开展摸底自查,充分论证评估现有政务应用程序(含移动端和PC端)、政务公众账号、在线学习网站和工作群组使用的必要性,严格规范清理,共清理政务应用程序136个、学习网站4个、政务公众账号836个,工作群41707个。

浠水县绿杨乡,一条条色彩斑斓、配套齐全、标识醒目的多彩旅游路串起沿线好风光。

“指上”清风,带来工作“新风”。“键对键”的时间少了,和群众“面对面”的时间多了,是不少基层干部最直观的感受。

一手抓减轻“数字负担”,一手抓强化数字赋能。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改革,通过数字技术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有效破解“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难题。

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下沉,为切实方便群众和市场主体办事,做实政务服务“就近办”,分两批将10大类38个高频服务事项下放到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实现下沉事项同要素管理、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目前已办理各类下沉事项达100余万件;深化便民服务“自助办”,全省部署各类政务服务自助终端机共6250台,覆盖市、县、镇、村四级,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便捷服务。

一体推进政务数据汇聚共享,省数据局协同推进基层综合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打造镇街一级共享数据库,建设条块互补、共享的信息平台,提供全省统一身份认证、电子证照等技术服务,推进数公基平台基础数据与基层平台数据融合应用。

截至目前,省大数据能力平台累计汇聚数据资源412亿条,接口调用50.82亿次,库表交换量1441.97亿条,打破部门壁垒,实现数据互通、信息共享,变“找基层要数据”为“在系统取数据”,让基层不再耗费大量精力多头重复填表、报数据、交材料。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战略部署,湖北以钉钉子精神整治形式主义,切实做到为基层松绑减负,为实干者撑腰鼓劲,激励广大基层干部放开手脚干事创业,在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中冲锋在前、建功立业。(党员生活全媒体记者 王颖 尹璇)

责任编辑:汪曦晔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